回眸,看看“贴标签”

【中原焦点团队】吉红 焦点解决网中19期坚持分享第172天  2020.4.11

【第114、115次约练】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喜欢给孩子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呢?

是呀!想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贴标签”就够了!

孩子是一张白纸,经不起任何“标签”。联想到我在教育孩子时,也是如此,太习惯给孩子评价了。不是自豪地猛夸孩子,而是恨铁不成钢地说自己孩子是“恶魔”,什么笨蛋、认生、小气、内向、害羞、懦弱、暴躁、不自信等等,一串的消极评价脱口而出,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复杂影响。在种种影响因素中,社会评价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之大。夸孩子、损孩子,是当前儿童教育中,典型的“贴标签”行为。而且父母经常贴的是“负面标签”,这是家长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不可否认,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有调皮、捣蛋,或有其他许多的小毛病,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如果作父母的我们,总是把眼光盯住这些地方,长期抱怨自己的孩子,其实,真正出问题的,是父母自己的内心世界出现了认知偏差。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伤痕实验”: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可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不同;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看来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同时,这个实验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西方格言——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这就是标签的威力。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给他贴上“自私”的标签,他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你给他贴上“胆小”的标签,他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我想,我们一定会发现,当我们为孩子贴上这些不良标签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会”如你所愿”变成你嘴里说的那个孩子!

那我们自己会选择抱持着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去感受他人(她人)呢?

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是平和的眼光;

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是歧视的眼光;

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是挑衅的眼光;

一个慈祥的人,感受到的是和蔼的眼光;

一个仇恨的人,感受到的是愤怒的眼光;

一个嫉妒的人,感受到的是刺伤的眼光;

一个伪善的人,感受到的是虚伪的眼光;

一个善良的人,感受到的是和煦的眼光;

一个纯洁的人,感受到的是清纯的眼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总在说浮生若梦,恍然间就到了某个年纪。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源于“不甘”,又很“无奈”。真是像李宗盛歌词里写道,“...
    念旧的写作人阅读 3,971评论 0 0
  • 因为工作少运动了,体形越来越对不起观众,体重不断飚升,下定决心健身! 今天下午去了一家健身俱乐部体验,各种功能的健...
    y诗淇阅读 1,783评论 0 0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一旦买了4K屏之后,就感觉已经无法忍受720P的“渣”画质和尺寸。但是就目前...
    托尼是塔克阅读 5,885评论 0 1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