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大家翻开三国时朗朗上口的那首词,题名《临江仙》。
01
三国的故事,是初中第一次读。而今再三十而立之年重读三国,重新聊聊我们喜欢的蜀国王刘备。
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陈登说:“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郭嘉说:“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诸葛亮说:“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
王勃说:“以先主之宽仁得众,张飞、关羽万人之敌,诸葛孔明管、乐之俦,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几有济矣。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02
刘备起点比普通人高,但再三国的群雄里却是排在最后的贵族。楚霸王的项羽是世家,袁绍来自名门望族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孙策也是一方王。刘备仅是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提起名字再普通老百姓里有些威望,但再世家里面即是没有实力的。
围剿黄巾起义,自身实力有限,也是失败多次,参军靠自己,别人的子弟都是坐拥家族兵力。从一开场他就是把自己下放到普通穷苦人的角色,只是心里还保有一份贵族气质。底层的历练,使得他懂得保持自己的谦卑,坚守以德服人,不像很多世家子弟有自己的傲骨及看不得底层士兵的穷苦。含金钥匙出身的人与一出身就要自力更生的人是有环境的差异。
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
在三国这样的群雄里,他打破了平衡,像一匹黑马,隐藏隐忍自我,实现最后的胜利。
年轻时也是血气少年,努力少年。努力杀敌立军功,因有军功,好不容易封了县令蔚,朝廷一封通知:因军功而封官吏者,需撤销,听到消息后把上级捆绑毒打,不得已出逃。
奔逃途中与盗贼力战立功,被提拔为高唐令,还没做多久的官位,县城再次被盗贼攻破,不得已再次奔逃。
加入对抗袁绍的大军,累计立功,得升平原县县令。这次终于可实施他的治理方针,也见其谋略。在治理平原县时,对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老百姓眼里的父母官。
好景不长,第二年接收命令需支持袁术威胁袁绍,没想成直接被袁绍联合曹操打败。
早起的刘备是在奔波中成长的,也是在实际的战斗中锤炼自我的本领。从多次军功中可见其武力值与领兵值是可提升的,但与从小大世家接收高等教育的袁绍等相比,差距是明显的,普通百姓奋斗一生的高度远不及世家子弟。
03
刘备,需要一个机会。虽出身不抵,但人品在线,这也使得他赢得了更多机会。
这样的机会很快,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有了入主徐州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