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时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时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时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
诶,不对啊,我为什么要写这句话呢,我今天要写得好像是刘备,不是曹操啊。算了,不管它了。
刘备,是我崇拜的偶像之一(毕竟都是刘氏子弟,身为刘姓的我自然感到很骄傲了),那刘备有啥可写的呢,说简单也简单:
刘备,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熹平四年(175年),刘备十五岁时,与刘德然、公孙瓒一起拜卢植为师学习;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二十四岁的刘备在镇压起义的战斗中立下战功,而后又于中平三年(188年)参与镇压张纯叛乱的战斗,以前后军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但没多久就……被撤职了);
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
兴平二年(195年),陶谦病重,在陶谦的托付下,刘备接手陶谦成为徐州牧(这怎么刘备刚来投奔陶谦一年,陶谦就死了呢);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被吕布偷袭,徐州和家眷都丢了)。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再次被吕布打败,家眷又丢了;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亲自东征刘备,这次不但家眷,连关羽都丢了;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往投刘表;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刘备联合孙权,与周瑜、程普率领联军大败曹操于赤壁;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逝,刘备趁机从孙权手中借得荆州江陵(南郡),于是据有荆州五郡;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共围成都,派简雍劝降了刘璋,遂领益州牧,启用蜀中诸多人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进位汉中王;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要写刘备,这光介绍一下生平确实是简单,但是作为刘备的粉丝,我怎么可能这么水呢,还是得准备点干货的。
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刘备的生平就会发现40岁之前的刘备,一直四处投奔别人,寄人篱下,曾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屡败屡战,但依然手无寸土,流离四方。建安六年,41岁的刘备又投靠刘表,诶,不对啊,刚刚不是说40岁之前一直在投奔别人,怎么现在又投奔刘表了呢。这个……不管它。
刘备投奔刘表之后,被分配到一个小县城新野去看守荆州的北大门。刘备在新野的六年时间里,是他一生中最安逸的时候,几乎没有打过仗,也不用担心家眷又丢了。但是在突然到来的安逸时光里,刘备并没有丝毫放松,没有失去斗志,而是每天练兵、访才、练兵、访才……
终于在建安十二年访到了诸葛亮,自此刘备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转折。
但是此时的刘备已经47岁了,有人不禁要问了,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折腾地动吗?
刘备用亲身经历告诉你,能!47岁的刘备仍然说自己“志尤未已”。在诸葛亮以及众人的帮助下,刘备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地盘,巩固自己地实力,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我为什么喜欢刘备呢,可能在看来前面写的刘备的经历之后,大致都能猜得到。刘备是一个从小就立有大志的人,无论是40岁之前连续的失败与颠沛流离的生活,还是41岁到47岁这六年的安逸生活,都没有消磨掉他的雄心与锐气。但是我崇敬刘备的绝不仅仅是这些。
建安四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在曹操这个乱世奸雄面前,他伪装成一副忠厚摸样,不但保住性命,还顺利地取得了曹操的信任和认可,让曹操误以为刘备是一个可以收服并为其所用的人。能这样“戏耍”曹操的人恐怕也只有刘备一人了。
刘备能一步一步地走上人生巅峰,还有一个必不可缺的品质——仁义。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
初平二年(191年),刘备因为累次建立功勋而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刘备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即使不是身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会有所拣择。刘备当平原相时深得人心,郡民刘平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杀。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去。
曹操,一生戎马,一代枭雄,盘踞北方,拥有强大的实力,但是他的目的性似乎并不强,似乎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走向何处,并且多疑成为了他一生的黑点。
孙权,弟承兄业,东吴大帝,但是他盘踞江东,一生的努力,也不过在于自保,并且情绪化,犹豫不决是他致命的弱点。
但是刘备始终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着,坚忍不拔,仁义成为了他最大的亮点!
刘备不像曹操一样有才华,但是刘备临终前,给他儿子刘禅留下的那句遗训“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也差点被我当成座右铭,当然了,是差点。
刘备,从草根一步一步成为皇帝,就像他的祖先刘邦一样,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虽然他没有完成心中所想,赢得天下,但是他却战胜了自己,胜过了自己已定的命运,赢了人生。
就算放到今天来说,刘备依然是一个人生赢家。现在,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年轻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方,因为有很多的人,在社会的激流中,被撞得粉身碎骨,或在几次失败中,或在安逸的生活中,渐渐消散了意志。
而面对着这些,面对自己,我也只能说一句:“好自为之吧!”
很久以前,我写了一篇有关尼采的文章,当然了,我并不了解尼采,同样我也不了解刘备,我只是崇敬他们,同时也感谢他们让我思考了很多。
自然最后还是要以尼采的一句话结尾了: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