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在原定做手术的日子,老爸出院了。
手术,再一次停掉了。
这是六年里,老爸第三次与手术擦肩而过。
老爸哭了,七十多岁的人,像个孩子一样伤心地哭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慰他。
一
自退休开始,老爸就被疾病缠身。2016年,2013年,2010年,他三次住院想要做手术,均没有做成。
老爸的病始发于2007年。当时他走路久就会出现跛行的现象。老爸入住了当地的医院,经过系统检查和病情询问,医生判断他动脉血管硬化,血管狭窄,而且是全身性的。
此后几年,老爸陆续出现心绞痛,头晕等症状,医学检查显示心脏血管狭窄,颈部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堵塞,髂动脉狭窄等问题。
其中部分问题通过手术解决了,而造成头晕的椎动脉狭窄,早年是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后来有办法了,老爸的身体状况又不允许了。
先是在做支架时发现椎动脉堵塞,支架没下成;第二次是取了自身动脉,血管条件太差没法用于搭桥,脑动脉搭桥术终止;第三次也就是最近这次,是由于肾功能指标不合格,医生表示不能冒险做手术,于是在本该做脑血管搭桥手术的那天,老爸出院。
二
每一次手术前,老爸都怀着巨大的希望,他满心期望通过手术解决病痛,让他回到健步如飞的日子,而不是每天都像一个酒醉的人一样晕乎乎的过日子。
为此,他甘愿冒手术风险,他曾亲口对我说过,宁愿死在手术台上,也不愿意像现在这样活着。
不止一次。
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
确切地说,一开始,我是不知道该怎样说服他放弃手术的念头。
初期我和老爸的分歧,在于他是否必须做脑动脉搭桥手术。
我不同意他做手术,这类手术风险太大,不仅是出血、缺血、感染,最让人不安的是死亡的威胁随时存在。
老爸坚持做手术,他太期待做回自己身体的主人,自由行走、随心而行。
由于分歧,我和老爸畅谈过、争吵过,谁都试图说服对方,谁都不能。
一直到2013年和2016年,我和家人下决心,遵从老爸的意愿做手术,没想到,天不遂人愿。
这以后的日子里,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失望至极的老爸。
三
在病魔缠身的父母面前,言语的安慰是多么地苍白无力呀。
因为我知道感同身受这个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生病的人很难体会得病的人的感受。
劝慰的话,并不能进入病人的内心深处。
我该如何安慰他?
言语不给力,或许行动能给他些许安慰。
如果让他没有经济上的担忧,能让他感到安慰,那就给他花钱吧。其实老爸并不缺钱,还有自己的退休金,有医疗保险。但是看病的时候,尤其是住院,都需要大笔现金作为押金,这时候我们作为子女的,拿出一些钱,给他交押金,他嘴上说不用,并且实际上也没有用过我的钱,但他的心里会是感到安慰的吧。
如果继续求医问药能补偿他失落的心情,那就继续带他看病吧。有些疑难杂症,西医是没有办法了,但是换一个思路,在中医方面也许还能找到另外的治疗方案。有的时候,一种药吃得久了产生副作用,可以更换另外一种同作用的药。
如果带孩子去看望他,能让他享受含饴弄孙的乐趣,就常带孩子回家看看吧。我的孩子才14个月,是个淘气小男孩,也是老爸的心头肉。和孩子一起,看着孩子撒欢地淘气,老爸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凑到了一起。老爸真心喜欢孩子,和孩子相处真的能让他忘记疾病带来的不适。
如果每一件无关原则的生活瑣事上的顺从,能让他感觉到被尊重,那就顺从他吧。鱼是蒸着吃还是炖着吃,衣服是手洗还是机洗,空调是开还是关,开机定26度还是24度,都由他说了算吧。反正总得有些事由他做主才能显示他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这不正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支撑,不是吗?
如果偶尔差遣他做事能让他感觉自己被需要,那就差遣他吧。家里没盐了,派老爸到相距几百米的小卖部去买,顺便溜溜腿。没菜了,派老爸到小区超市买,没肉没水果了,让老爸去附近的菜市场去买,就当锻炼。老人被需要,他就觉得自己在生活里有用,不是废物、不是子女的拖累。他能帮孩子们的忙,还是那个不所不能的大家长。
让日益老迈的爹娘忽略病痛、活出尊严,不是简单的言语安慰能奏效的,用行动去安慰他们吧,让他们体验生活的乐趣,让他们恢复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