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原则(二)坚持问题导向:一共四句话。
1.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
感想:目前出现的一些名词“项目化”“大概念”“打单元”等,说实在的没有真的弄明白。还不如最早的说法:听说读写,一看就懂,而且如何做也明白。实际问题不就是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吗?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名头?课堂究竟是变得有效了,还是无效了?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
感想:语文缺乏系统性,我现在觉得是因为,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不一样的,尤其因为不同的教育背景导致有些学生读了非常多的书了,有些学生却不怎么读课外书。这样的课堂如何上?如何上好?是我们一线老师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一体化设置也很难,初中不知小学,高中不知初中,如何一体化?
语文的系统性一直难倒一线教师,教师在慢慢教,但是考试却没有慢慢考。初三的试卷初一也可以做。难度差异在哪里呢?语文本身的考量可以用系统这个词吗?或者语文的系统是不是像数学这样的学科的知识的增多的?难度的增大?语文作文的系统是什么?没有哪一次语文考试或者极少数语文考试的作文会根据目前所学来考,比如学了人物描写,这一次咱们就考人物描写。阅读的系统性是什么?比喻修辞初一学了,一直考到初三,区别在哪,评分标准是什么?或许当我看完新课标,这些都会有了解答。
3.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感想:“减负”喊了很多年,据说今年新版小学英语教材越变越难,怎么可能减负?语文由最早的以书为主,现在越考越灵活,怎么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由低阶的识记、理解、应用,达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识记,理解、应用都做不好。高阶思维的前提是具有较高认知水平,较高的标准是什么呢?初中生具备吗?
4.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感想:一定要仔细研究实施要求,期待有更具体的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