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来,时间管理成为成长圈里的热门话题,从时间四象限、番茄工作法,到每日三件事、吃掉那只青蛙,要么强调时间的轻重缓急,要么强调要事第一,在不断地践行、反思中,我却渐渐迷失了。时间还是24小时,如果说经过管理有提升了一些效率,但我花在时间管理上的时长却也渐渐地让成效回到了原点;对时间、事务的管理常常在初期显示出其成效,但更多的时候却让我看到了局限与失衡。瓶颈就这么产生了,而我却不知该从何处破局。
《精力管理》从另外一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为了在工作、生活中积极表现、高效产出,我们需要“全情投入”提升效能。这在我的观念里与一种“all in”的思维不谋而合。“all in”意味着在某一时段全身心投入,专注于一时一事、心无杂念,眼中、心里、手上只有眼前的这么一件事,其他事只要不火烧眉毛,都可以靠边站,都可以选择性忽略。
这一份全情投入更新了我们的观念:
不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精力!当精力充沛,则决策正确、事半功倍,我们自然就能高效、火力全开,迅速而快捷地完成事务。
不再是通过时间管理避免压力,而应追求适度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在做事中更专注、更集中精力、更全情投入、更all in!
不再是依靠个人意志性的自律,而是依靠良好的习惯,让个体自动自发、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工作与生活。
精力管理相较时间管理,延伸出个人成长的另一图谱,那么精力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作为个体又该怎么做,才能提升我们的精力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精力的定义与组成部分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含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种独立而相关的维度。
(一)体能
在时间管理的范畴,我们关注事务的紧急性、时间的有效性,却独独忽略了作为个体,我们首先需要精神状态良好,吃得饱、穿得暖、睡得足才有力气去处理事务。在《精力管理》的理念里,体能是最基本的精力源。
影响体能的因素主要有呼吸、饮食、睡眠。如果说呼吸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个人能介入的不多;那么适量运动,借运动提升我们呼吸的质量与频次,则是一个良好的补益。而在饮食上能做的就多了,比如少吃垃圾食品、多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比如不要暴食暴饮、要一日多餐、常喝水等。
而我重点想说的是睡眠。现代人娱乐方式多样,手机、电脑、电视里各种诱惑层出不穷;现代商家洞悉人性,游戏手法多样,自然而然地被吸引着,很多人常态化的晚睡晚起,甚至时不时的通宵达旦、日夜颠倒。由此造成的体能下降、判断力不足,直接导致效能低下、错误频出。正常人需要每晚****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在中午休息半小时,且尽量早睡早起,以适应自然界规律。但现在能这么做到的以老年人居多,许是年龄大了更懂得养生;只是年轻人若能从精力的角度切入,明白保证睡眠即是保障自己的个体精力,也许就会有一些改观。
(二)情感
俗语说:“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工作中若是心情不佳,比如沮丧、愤怒、悲伤,那做事就是事倍而功半,甚至难以成事。解决之道单纯而有效,只要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就可以增加情感精力。提升情感精力的终极目标是掌控各种情感,在不同的情境中穿梭自如。而情商的意义在于有技巧地管控情感以保持正面积极的精力,并最终为全情投入服务。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自己的正面情感,为自己的情感精力增加筹码呢?答案是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感。以我自己带孩子运动锻炼身体为例,如果带孩子去跑步、爬山,孩子就不是很喜欢,可是如果在爬山途中为她讲述一个好听、好玩的故事,她就很乐于参与;或者带孩子去打羽毛球、游泳,这是她喜欢的运动,她也很乐意参加,甚至盼望着、央求着要去运动。所以做事中,若能选择让自己轻松、愉悦的方式,让情感精力值高涨,成事的效能就高。
同样地,还有借愉悦的人际关系促进情感精力再生。比如办公室里,同事间的交流若和谐有趣,则会带来一份放松,会在无形中提升工作效能;成长社群里与其他群友的深度交流、链接更是促进了社群里的学习成长;还有作为一位宝妈,在带孩子的成长中,亦认识了其他的孩子父母,在相互沟通、交流养育心得中,亦渐渐地缓解了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增强了养育孩子的信心和自信。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因为交流、理解而带动了情感精力再生,提升了事务的效能。
(三)思维
思维是如何影响精力的?这就集中在能否保持专注与乐观了。保持专注好理解,保持乐观指的是当头脑中有了消极的想法,极易引导事情走向负面;而相关的则是始终保持乐观,即便看清事实,却仍旧向目标积极进取,这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引发思考力积极导向有利于事情完成的一面。
(四)意志
如果说最基础的精力源来自身体,那最重要的精力源就来自意志,这也是最强大的精力源,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尼采说:“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在那些生存意志坚定的癌症患者身上,能见证奇迹、生还的往往是那些意志坚定,有强烈生存意愿的人们。
一般来讲,体能、情感、思维这三种精力相互间是相辅相成的,体能不足易令注意力不集中、情感焦虑也会干扰注意力;而意志精力则是掌管所有维度的独特力量,它提供动力,带来激情、恒心和投入;必要时候,它甚至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二、精力的消耗、恢复与扩容
了解过精力的定义,知晓了四种精力源,在概念层面升级了认知,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那么我们该如何管理精力呢?精力管理最基本的是精力的消耗与恢复。我们自然希望自己有源源不断的精力,去做那些我们希望做的事、想要达成的目标,但自然规律、生命节奏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用之不竭的,只要是资源,要么有转化源,要么就定量。很庆幸,精力属于前者,只要生命尚存,我们总能有我们想要的精力;而生命尚存也成为了精力的重要前提。
无论是精力的消耗还是精力的恢复,最关键的是张驰有度。这涉及到两个方面。以精力的消耗来说,我们既不能过度使用精力,也不能使用不足。凡事有度,在此淋漓尽现。过度使用精力,易导致精力恢复、再生不足,会削弱精力的容量。精力使用不足,则易让生命由跳跃的变化渐趋向平稳、沉闷,同样会缩小精力的容量。另一方面,精力的恢复同样如此,我们需要适当、有效地恢复我们的精力,但既不可过度恢复导致太过放松,也不能恢复不足令精力再生有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说不能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足,并不等于不能偶尔超限使用;恰恰相反,为了提高我们的精力,我们必须尝试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给予精力一份系统的训练。这一点,在体能精力的训练上,表现尤其突出。专业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常常给自己设置略超过目标值的高指标。比如短跑运动员常常给自己定出高于日常表现的目标,全力冲刺;但在达成目标后即先行返回原目标,继续在原目标上训练,然后择机再拔高目标、再冲刺,如此循环反复直至新目标成为日常表现常态,这就是提升了训练的成绩,然后就可以再发起下一拔的新目标冲刺。对应于精力管理,这就相当于提升了精力的容量。
我们说不能过度使用、不能使用不足,但可以尝试突破惯常极限。这两者并不矛盾,重要的是在精力损耗后,我们需要及时地恢复、再生精力。比如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以90-120分钟为一个工作周期,安排合适的休憩时间,让精力休憩后再工作,就可以达到有效的精力还原。所以精力扩容的关键在于,即要超出日常极限,又要定期休整恢复,二者兼备就带来了成长。
体能精力的消耗、恢复、扩容可以是间歇性运动、劳逸结合的工作安排,虽然知易行难,但好歹易理解;而另外的情感、思维、意志这三种精力源,其实采用的也是与锻炼体能精力相同的方法。
大脑其实与肌肉一样,同样是用进废退,越用则思维越灵活,越是不用则离僵化就不远了。保持思维的专注与乐观,同样需要间歇地变换思维频道;持续工作会降低思维判断力,让工作大脑间歇休息,在放松过后会迎来新一轮的专注与乐观。
相对而言,情感精力的消耗与恢复比起体力层面要困难些;但相似的是情感容量也有限度,锻炼情感肌肉等同于锻炼身体肌肉,也需要迈出当前的舒适区,并随后进行休整、恢复。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甚至相反的情感,比如慷慨与节俭、开放与谨慎、耐心与急迫、激情与淡漠等,不逼迫自己二选一,才有可能获得最深刻、最丰富的情感能力。我们都是复杂和对立的结合体,需要在失衡之前建立****足够强大的情感能力,如此才能在不同情感间自由转换,以扩大自身的情感精力容量。
意志层面的消耗与恢复则是紧密相关的,寻找并发现自己的价值观,按照最深层的价值观去生活,在我们为自己的价值而努力时,我们既消耗了意志精力,却也同样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愉悦了自己,得到了恢复。扩展意志力量与拓展体能类似,都要突破我们的舒适区。比如一位老好人,当他急于赞成某个观点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想取悦谁?”这样就能确保他从客观的角度来发言。比如对于持有重视他人价值观的人,若能把尊重他人的时间摆在首位,那就不至发生迟到、拖延会议时间等行为。遵从这些价值观生活,需要耗费一定的意志精力;但遵从的结果也同样恢复了这些能量。
三、管理精力的三个步骤
在明确精力的定义、组成,了解精力的损耗、恢复与扩容后,就进入最关键的精力管理步骤。精力管理分三步走,依次是明确目标、正视事实、付诸行动。
第一步是明确目标,知道什么最重要才能确保全情投入。人生目标是一种独特的精力源,积极正向的人生目标、源自内心的追求而非外在激励、超越个人的目标都将带来最强大也最持久的精神力。
第二步是正视现实,我们的精力管理做得如何?正如罗胖在前不久的“时间的朋友----2018年跨年演讲”中提到的,我们都以为“没人看春晚了”,但天猫在做好双11三倍容量的准备后,在春晚开播的第一时间里崩溃,我们对“春晚的力量一无所知”;这是最基本的现实,但在事件发生前,我们看不到这个事实。
回避现实会消耗大量的精力,我们需要诚实地看待自己,自我评估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全情投入,现实与理想的价值观有多大的差距,有哪些做得不足,需要自我反省我们将精力花在了哪里?不要为了保护自尊而欺骗自己,要勇于接受自己的缺点,永远保持开阔的胸怀,不要以为自己的看法就是真相,那其实只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解读,是万千世界里的一份微不足道的解读而已,要深刻认知到“我也可能是错的”。所以对于精力管理,需要的终级挑战是觉醒,我们需要“认识全部的自己”。
第三步是付诸行动,建立积极的仪式习惯。从量变到质变需要持续不断地行动,而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可以确保精力使用在当下的任务中,减少对主观意愿和自律的依赖,并能将价值观和目标感有效转化为行动,通过行动展现我们最为看重的事物。需要强调的是,积极的仪式习惯是有效的精力管理工具,但一次只宜做一项重大改变。当一项仪式习惯形成后再持续推进下一项,这有助于保持精力消耗与更新恢复间平衡、快速。
四、个人践行心得
前面三个部分是《精力管理》这本书的要点内容。我习惯在阅读之余进行个人的实践,但对于《精力管理》却是很惭愧,这本书颠覆了我的时间管理;而若要践行,则需要更强大的阅读体系。比如需要找寻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涉及世界观范畴,我在成长圈寻寻觅觅两年,刚刚锚定以阅读做为个人成长、能力提升的方法,但就算是阅读层面,也有书籍众多、各领域细分广泛的问题。这才解决术上的一个问题,关系到道,只能慢慢地随着阅读的深入再渐渐地明晰。
围绕精力源的四个维度,我也给自己拟定了系列提升精力的践行方案,遵循一次仅改变一个的原则,缓步推进。目前来看,效果不佳。近期因为参加阅读课,多了不少的分享机会,而对于分享,我是新手,由此造成的精力耗费巨大,我因此在体能精力方面的践行甚至不如从前。这直接影响了原有的健身、阅读等习惯。分析原因,发现主要是受分享模板的影响;痛定思痛,我决定暂放弃用课程里教的分享方式,还是先运用自己原方式进行阅读输出;但依旧刻意练习课程教授的阅读方法,将来则可以就写作方面再寻合适的课程来学习践行。
最后,以本文标题来告诫自己:生活是一系列短跑冲刺,有效放松才能完美剧终。不学长跑马拉松,让目标定格在100米、200米甚至50米的终点线,近在眼前,就可以全力冲刺,但一定确保有效放松,扩容精力容量,让自己在下次起跑前放松、张驰有度、劳逸结合。这,才是精力管理最正确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