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统一的调研考试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与时俱进,调整下一阶段的复习备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本班学生试卷作答情况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
一、班级情况
九3班,共53人参加考试,均分73.23,优秀人数0,最高分93,最低分3分,良好率28.3,及格率71.7。得分率较低的题目集中于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和议论文阅读的12题,记叙文阅读的7.8题,表现为古诗词背诵掌握不牢固,问题思考不深入,不能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灵活答题,作答不够规范。作文低分现象严重,卷面不整洁,文章框架结构和语言需要锤炼。
九4班,共54人参加考试,均分74.33,优秀3人,良好率27.78,及格率68.52,最高分99,最低分30。得分率较低的题目集中于古诗文部分、名著阅读、记叙文阅读7、8题、综合性实践,表现为默写易错字错误较多,阅读题审题失误较多,作答语言不规范,作文的语言、布局还需要加强训练,分数普遍偏低,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对待考试态度不端正,存在大量空白现象。
二、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
本试卷分为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试问阅读、作文四大板块,题型设置、难易程度接近中考,遵循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中考趋势,以“学习任务群”“真实情境”“地方文化”“思辨”等为抓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解决问题、评价事物、表达自我情感体验的能力与水平,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与思维品质,起到了很好的评价导向,彰显了《解析与检测》的引领作用。其中阅读的8.9.12题,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考查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具有明显的挑战性。
(二)学生存在问题
1.语言表达能力低下。
学生答题语言呈现无序化。尤其在阅读和写作中表现突出。阅读材料时,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足。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出现大白话、胡编乱绉、言不达意现象。同时,对语言的不敏感还表现在审题能力上,无法从题干中摄取有效的关键词,帮助自己进行答题,出现答非所问,胡编乱造情况,造成失分。
2.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
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是课内的《送东阳马生序》,现代文阅读材料均为课外的,包括议论文阅读、记叙文阅读《我就是那个笨小孩》,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语文常识和探究意识的考查。从答题情况看,对题干理解不透彻,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快速捕捉有效信息,不能准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关健的信息,也就是抓不准题眼、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对潜在的信息不能加以归纳概括,多数考生不能把握题干的特点,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
3.作文层次结构不分明。
作文为材料命题,文体自选,出示提示性语段,适宜学生寻找个性生活体验写作,由于材料作文浅易,提示亲切而又简单,能快速调动学生的阅读储备,灵活性更大,自由性更大。基本不设审题障碍,倡导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仍有不少学生对这种要求把握不准,虽能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但不能做到突出中心,所选材料有的偏离主题,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过于单一,给人空洞的感觉,作文语言假大空,不能写出真情实感,依然缺乏点题意识。
4.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字音字形、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默写、翻译等基础知识疏于积累,掌握不牢固。默写出现错字现象严重,有学生甚至一分未得,默写满分者不足20人。字音字形题除了日常积累外,需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辨析答题,同样呈现出理解不了情境义项问题,积累不足,理解能力欠缺,造成低阶能力考查题目未能正确作答,影响答题准确率。
四、改进措施
1.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指导学习方法,加强训练,放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技法自主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通过实际训练,积极总结,提升能力。
2.抓牢基础,厚积薄发。
继续夯实古诗文、字音字形、名著阅读基础知识,适度训练,形成能力。抓好名句默写,字音字形训练,常写常练。
3.练习作文技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
针对中考作文日常分类,进行不间断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积累素材,通过批改作文实现作文升格。对临界学生进行精准指导,突破写作瓶颈。同时,通过日常练字矫正书写情况。
中考备考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学生和老师的体力与耐力,成绩的取得急不得,调整心态与方法,与时俱进,反思总结,脚踏实地,徐徐图之,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