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131,4-11-4,公孙丑章句11-4》
今天是丙申年己亥月戊申日,十月廿三,2016年11月22日星期二。今日小雪。
小雪一候,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花信風:菟茗氣吐。菟道之茶,為天下最。不獨嫩芽可供雅賞,花亦淸芬。緘破氣吐,剪而插瓶。淪茶賞之,恐有煮豆燃豆萁之謗。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一.滞不为留恋利禄,即归之日则无一毫哀怨之气。亚圣壮怀,或滞或归,不失浩然烈志!真大丈夫也!
二.孟子继续说,我在昼邑住了三个晚上才离昼而去,那是因为我仍然冀望齐王能追我回去,行道立业,成就汤、武之功。等到离开昼邑,越过齐国国界,仍然不见齐王来追,说明齐王的心,到底是没有醒悟,那我就没有不得不离去的道理了。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有了必归之志,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水一样不可遏止。虽然我这么做了,难道是因为忍心无动于衷地抛下齐王而仍然淡然处己吗?齐王天资朴实,虽有好勇、好货、好色这三样毛病,然而,他的不忍之心,扩而充之就可以保民,他的好乐之心,公而推之就可以治国,他还是足以引之为善,建立像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功业的。齐王如果信用我,从而使我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得以推行,何止齐国的百姓得以平安,天下的百姓都能平安。如果齐王能够反身自省,能够马上改过迁善,就能成就为贤明君主,而齐国也能够成为善国,难道不是美事吗!所以,虽然离开了,还怀着冀望,日夜期望着!我怎么会忍心放弃这样的希望呢!尹士以濡滞讥讽我,他是不知我心啊。
二.孟子为何不效苏秦,以方便接引,先行图强而后治平呢?这个问题,如果能想明白了,就能知孟子何以为圣?而苏秦何以为谋略家?这两位同时代的人物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又是什么差别造成如此迥异的人生境界?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