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没发现,在吃瓜子的时候,一旦吃了第一颗,就会吃第二颗、第三颗......一直停不下来,而且时间过得很快。
在吃瓜子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做一些别的事情,如去洗手间等等,但回到座位上后,还会继续吃瓜子,不需要他人提醒、督促。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一直吃下去,直到吃光为止。
嗑瓜子就像玩游戏一样,一旦你开始玩了,就很容易上瘾,直到面前的瓜子被嗑完/手机电量耗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你可能不知道,你嗑瓜子的这个行为其实目标很明确,就是用牙把瓜子壳挤压破裂,得到里面的瓜子仁。
你在嗑瓜子的过程已经把你的大目标(得到一堆可口且营养丰富的瓜子仁)细化成可得到及时反馈和奖励的小目标(每嗑一颗瓜子就得到一粒瓜子仁),小目标容易完成,所以你能嗑完。
或许,你的目标是消磨时间,你完全可以通过看纸质书的方式把消磨时间的目标完成,但是,看书这个动作不能让你及时得到反馈,即使一次看完一本书,你也没法立马得到实质性的奖励,而嗑瓜子可以,嗑一下,得一块肉,这种即时回报“微妙”地激励着你不停地嗑下去,促使你不知不觉就嗑完一堆瓜子,看到被堆高的瓜子壳,心里更有成就感。
如果让你只能嗑,不能吃,瓜子仁留下来,嗑了一小时,才把瓜子仁一次性吃完,你肯定会会感到无趣。在同样的时间里,吃的瓜子仁也没变少,怎么就感觉变了?
所以,人做事情,都需要有个反馈,反馈的周期越久,感觉就越困难。
很多大事情,都是由一个个小事务重复或迭代而成,每个小事务中,包含了反馈和校正。反馈的周期越短,越为容易上手。磕瓜子容易,因为在两秒内就能得到反馈。而学习难,因为学习的反馈周期长。
这个思维用在生活方面就是:
1、学习的周期是:学习、思考、实践、矫正,这个周期越短越轻松。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把大目标细化成小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得到反馈。
比如,你要学Photoshop,首先,设立大目标:先想想我为什么要学Photoshop?我想达成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然后,细化目标:能不能花2天时间了解透彻Photoshop的界面和功能?能不能花一周时间弄明白Photoshop每个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厘清目标和计划后,立马实践,并通过向Photoshop高手请教,甚至通过免费帮人拍照修图并发到社交平台以得到模特和网友的反馈。
再讲一个案例,我在大学期间曾在一家越南汤粉餐饮店兼职,老板厉不厉害且不讨论,关键是我学到了一点——每天得到顾客对汤粉味道的反馈。尤其是我在收银岗时(可能因为长得帅),我的一个职责就是问每个来结账的顾客:“您觉得我们汤粉的味道怎样样?”
一个小小的细节,加上老板个人魅力,不到两年时间越南汤粉已经遍布长三角主要城市。当然这不是他们成功的单一因素。很多人开餐厅,仅仅是自己觉得好吃,没有及时从种子客户那里得到好吃与否的反馈并总结意见矫正不足。
2、健身,就应该对着镜子练。有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身材,每天都能知道;
减肥,就应该每天称一称。今天重了还是轻了,离减肥目标还有多远,称会每天告诉你。
买衣服,就应该穿到身上试一试。电商卖家不会告诉你他所卖的衣服适不适合你,卖家会尽可能让衣服和模特完美结合,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就会产生“自己穿上这套衣服也好看”的错觉。很多时候,在网上买东西,你把东西买回来才发现自己不喜欢,折腾的是自己。(所以互联网大佬们开发了虚拟试衣技术。)
3、企业管理上,管理者可以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容易完成的“瓜子”,再喂给员工吃,他们肯定很愿意吃。
每次任务完成后,无论任务大小,只要能找出值得激励的地方,就要及时激励这个项目中的员工,如果你把理由讲清楚,会更有说服力。
作为上司,你给员工的任务就是“嗑瓜子”,你对下属的态度就是“瓜子仁”。如果你连续两次给下属吃了“臭瓜子”,恐怕下属再也不会勤勤恳恳帮你“嗑瓜子”了。
既然下属喜欢吃“瓜子仁”,那就给多一点瓜子仁啊。即满足了人性,又能让管理有效。
多给下属“瓜子仁”体现在,在下属面前展现他的工作成就,或者告诉他,他对这个项目的重视和努力程度对项目的顺利完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员工有困难时给予帮助,给员工重要的任务以表重视,每季度给员工一次小奖励,虚心听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生活......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和个人价值感都是每个管理者值得给员工的“瓜子仁”。
以上是瓜子理论带给我的启示。
经验老道的师傅能从汽车仪表盘中看出汽车具体哪里有问题。生活处处充满智慧,留意生活中那些“仪表盘”,从“仪表盘”(任何事件和动作,如嗑瓜子)中找出问题,总结规律,把规律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得到反馈,修正问题,总结规律,迁移规律......这就是仪表盘思维。
这也是一个规律,有没有用,待你实践。
后天是中秋节,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