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读书分享进入到第二辑《帮助学生抛开成长的烦恼》的第一篇。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朵朵,四年级五班的卫生委员。这个班刚刚换了新的班委会,但是新班委成立以来,这个班很少拿到卫生流动红旗,每周的大扫除都会扣分,扣分理由几乎都是包干区地面不整洁。班主任很是头疼,因为他觉得包干区虽然难干,但是他安排了责任心强大的朵朵同学。那么,问题就来了——班主任调查:朵朵身为卫生委员居然不会打扫卫生?所以,心理老师本次引导主要针对朵朵展开。
心理老师疏导过程:
1.第一次辅导;
在开始前,心理老师先让朵朵。帮忙打扫卫生,其目的是心理老师暗暗观察到朵朵打扫的非常好,那么,朵朵说自己不会打扫卫生很明显就是撒谎。心理老师通过谈话交流得知:朵朵不像打扫卫生的原因并不是不会,也不是偷懒,而是觉得妈妈帮她洗衣服太累了。(朵朵的爸爸在部队,妈妈是社区干部,家里都是妈妈一个人打理,朵朵觉得自己的妈妈太疲劳了。通过这一点我发现朵朵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心理老师针对两个问题积极引导朵朵开动脑筋想办法:
(1)保质保量完成值日工作;
(2)保证校服不被弄脏。
在这个问题上,朵朵积极的想办法,心理老师也及时表扬了他,最后给朵朵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相信你能想出更多的办法。
2.第二次辅导;
这次的辅导安排在学校大扫除前一天;朵朵比第一次活跃了很多。这次她在针对之前两个问题上想到了更多的办法,老师表扬了他,除此之外还引导朵朵针对这个问题要和妈妈好好沟通,并征得了朵朵的同意那就是学校老师出面和他妈妈沟通一次。
3.一次家访;
跟朵朵妈沟通,多关心朵朵,多与孩子交流。
心理辅导的效果:
朵朵的问题解决了。朵朵现在已经是初中生了,一如既往的担任卫生委员。
今日所得:
1.不管什么事情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力!
2.“没有办法”的念头让处理困难的行动画上了句号,“总有办法”的信念让事情有突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