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596天
今天的约练,我做观察员。
一.咨询强调咨询师“一只脚在岸上”,要有专业的立场态度,“一只脚在水里”,能设身处地地为来访者着想,融入他的内心世界。
“一只脚在岸上”,才能发挥咨询师第三只眼的作用,总揽全局。看清问题所在。
如果我们和来访者绑架的太紧,特别急于帮她解决问题,就容易被来访者带走而不能自拔。结果越陷越深,走入死胡同。
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来访者,而非造成来访者困扰的那个人。所以,谈话的重点是围绕来访者,而非去改变困扰来访者的那个人。
三.对哪一个点进行“共情”,也是咨询要修炼的地方。共情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共的情看似没错呀?为什么引不起来访者的共鸣呢?为什么反而让她感到委屈呢?这样的共情泡沫如何避免呢?
看到有关共情的一篇文章。读后的启发还是很深刻。
复制文章如下:
前两天,谷雨发来了一篇文章,讲到了她对儿子Lemon的共情经历。
她带孩子去日本玩。Lemon发现一双印着闪电麦昆的红色塑料鞋,特别想买。可是试鞋时,发现小了一码,穿不进去,偏偏这又是最后一双了,不可能再有大号。Lemon意识到买不成,非常着急。
他坐在地上,紧紧的把套鞋抱在怀里,嘴里说着“一定要买,一定要买。”
谷雨决定和孩子“共情”。耐心等Lemon哭完,刚开口“我知道你很伤心”,没想到,Lemon哭得更加厉害了。
她很困惑:为什么我刚一出口“我知道你很伤心”,孩子哭得更厉害呢?
突然之间,她意识到这就是顾俊峰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共情泡沫”。
接下来,谷雨给Lemon讲了一个故事,让孩子从情绪风暴里解脱出来。
谷雨先讲了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也看上一双套鞋,特别漂亮,比你这双闪电麦昆的套鞋漂亮多了!” Lemon的哭声小了点,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谷雨继续说:“也是一双红色的哦,也是这里有一条黑边的,不过这里印的是米老鼠。我小时候最喜欢米老鼠了!超级漂亮,真的比你这双还要好看!” 她的手指随着话语不断在套鞋上滑动。Lemon睁开了眼睛。
“不过,我穿不进去!我急死了!” 谷雨做出悲痛万分状。
“然后呢?然后呢?” Lemon坐起身,拉着妈妈手,松开了手中的套鞋,注意力已经全转移到话语上,就像平时听故事一样。
“我死劲往里面穿,怎么都穿不进去。我想要是能穿进去,就算脚有些痛,我也要买下来。可是就是穿不进去!没办法,因为穿不进去,外婆不给我买。”
“然后呢?”
“然后啊!”谷雨绞尽脑汁快速想,“然后我就把他画下来了!就这个样子,我画给你看!” 说着拿出纸笔,照着这个套鞋画了一遍,然后把闪电麦昆换成了米老鼠。
“好看!”Lemon挂满眼泪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那再后来呢?”
妈妈说:“我画好了就不那么伤心了!后来我时不时就去商店看有没有更好看的套鞋。等了一年,我终于等到一双比这双还漂亮的套鞋!”
Lemon笑了,“妈妈,你拍张照,我待会也画一下!”
检查过照片之后,Lemon放下了手里的套鞋,跟着谷雨边走,边画,边笑着讨论她小时候的那双套鞋。
在这个小事中,谷雨运用了共情的技术进行了恰当的处理,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加深了亲子关系的和谐。那么什么是“共情”呢?
共情是指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体会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意图,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在孩子哭泣、难过的时候,他是没有那么强的力量去走出情绪的,他的哭泣,更多的是因为他不明白应该怎么做。用“共情”来引导孩子抒发不良情绪,柔和却有力量,建立更为牢固的亲子关系。
谷雨妈妈借助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知道妈妈小时候也有同样的经历,借助妈妈的精神力量,逐渐走出了失望的情绪。
我们不是孩子情绪的看客,我们可以主动帮孩子的有很多。用我们成年人的力量去引导孩子,去帮助他获得心灵的健康成长。
只等待孩子情绪静静宣泄,是初级层次的“共情”。
更高阶层的“共情”,其实是主动帮孩子做一些事情,牵着他的手走向更成熟的辽阔之地。
那对于我们的来访者呢?初级的共情不能满足来访者的需要时,或者我们发现多次共情,来访者没有什么变化时,咨询师该做些什么呢?来访者是不是以这样的方式提醒我们,给我的无效,我需要别的。
四.咨询的切入点很关键。如何寻找切入点?首先,是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入手,从求助者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从求助者最根本或最重要的问题 入手、从最有可能成功,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
今天的案例也许最优先要解决的是来访者的来自家长的压力,家长带给她的焦虑和自责。当她能从这样的情绪泥淖里走出来后,才有力量去解决学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