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喜得之前一直有所耳闻的一本好书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Dare to be lonely in someone else’s arms),因为这本书,再一次体会到了久违的的阅读感,酣畅淋漓,大快朵颐。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自己越来越认同作者的观点,那些柔软有力的文字恰如其分的表达出了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是一种一直埋藏在自己体内,从未对人诉说过的感觉。而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有一个人通过文字的方式将这些小情感,人生中的平凡又深刻的体会告诉了他人。而我,借助书籍文字的力量,幸运的得知其实有这么多人与自己有着相似又真实的感受。我想,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吧!通过性价比最高的方式,用朴实的方式激起人的共鸣,给人带来无尽的阅读美感,每一次都有新收获——原来大家和我一样啊!原来还有这么多新奇好玩的想法。
其实自己不是一个天生擅长独处的人,我更愿意说:自己是在成长经历中潜移默化学会了如何独处。记得家人谈起小时候的我,淘气疯玩的简直像男孩子。后来学了乐器,被迫的收敛了一些。直到初中时代,自己好像不再是小时候的样子了,性格突然收敛安静下来。尤其转学后成了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淑女。说到这里,有一个转折性的经历不得不提。初三转到的学校,是妈妈的工作单位。数学老师是老家的姐姐,其他老师也都是妈妈的同事。于是我自然而然的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初三最关键的一年,有段时间听课状态不是很好,下课后跑到办公室问老师问题,随之而来的却是成长经历中最痛苦的经历之一——我被换座位了。换到了一个全班最特殊的位置---讲台旁边。那是一个专门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捣蛋的“特殊学生”准备的。当时对于内向不善言谈又羞涩的自己,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然而,终究还是要面对这个结果。已经想不起来具体那段时间是怎么度过的,过了多久。只是当时这件事对自己内心的冲击感。这么多年过去,直到现在,每次想起来心里还是会难受一下。那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独处吧!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自己记笔记,听课,因为没有同桌会提醒帮助你。自己上下课,去厕所,骑车上下学,我成了一个失去群体的浮萍。(写到这里心里有些难受,不管怎样有勇气回顾过去的悲伤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先给自己一个温暖的肯定!)我属于开蒙比较晚的那种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时还并不懂得如何交际,作为一个插班生如何融入新的集体,交到新朋友,缓解眼前措手不及的变故和痛苦。那段时光,是如何默默承受下来的,回想起来都蛮佩服自己。这是自己的第一段独处经历,更多的是被迫和不情愿,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独处能力也在后来的求学经历中派上了用场。高中 ,大学到现在,很多个环境变化中,自己的独处能力被磨练的越来越强,在后天的环境中被迫学会了如何和自己相处。
自认为自己的性格其实是那种天生热情奔放,喜欢热闹人多,大家嗨才是真嗨皮。在几年前,对于脱离人群,尽可能长久的呆在自己的世界的做法,坦诚的说我做不到,也不想做。而现在,经历了很多种必须面对的独处后,自己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人的一生是需要很多独处的,特别是单身期。或者说,生命的状态一直是孤独的。没有人会一直陪伴着你,一路上走走停停,总会有一些人走失,再有新的人加入到你的旅程中。正如同书中所说:人大部分的独处,意味着一种自有,不需从众,可以自取。学习独处是建立良好相处关系的基础,能好好享受独处的人,才能够跟人发展出美好的相处关系。
庆幸自己在后天的学习和发展中,习得了这种宝贵又难得的能力。现在的我,很享受一个人独立的空间,静静的没有一个人存在,徜徉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从不感到孤独无趣,这本身就是一种独处的幸福和魅力所在。有独处的能力,才会有爱的能力。才有能力去爱,去分享,去走人另一人内心的最深处————而不会急着占有对方,不会变成依赖对方,不会将对方限制成一个静物,也不会像着魔般地需要对方。两人于是允许彼此绝对的自由,因为知道即时对方离开了,自己还是可以一样的快乐。自己的快乐不是对方剥夺的,是自己给予的。真正掌握了这种能力,内心会越来越丰盈充沛,独立的精神世界也会更加强大。感谢世界的美好,感谢书籍让我能获得如此愉悦的精神享受。再次回顾这本书,想必自己一定有了一个更加成熟的心态来看待独处。Dare you to be lonely in someone else’s arms, my dear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