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老师云·《论语》生活录开篇导读播出后,一天的时间收到很多好朋友的留言,大家都特别期待一起来重新学习,温读《论语》,这让我内心喜悦喜悦。
大家在不同的时间里,在不同的地方一起来学习《论语》,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成长。
也有朋友建议,一定要把《四书》也就是我们的《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一起学习,才能够真正的算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提议非常好,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未来的学习会有更多的努力的方向和更多的期待。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拓展学习的内容。
下面我们继续讲论语。今天我们播讲的是《论语》学而篇的第一篇。第一篇中短短的三问,就包含着人生的三大乐事。
一起来读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照字面上来讲,凡是中国人应该是都知道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就是你学习了,然后经常的复习它,温习它,不是很快乐的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你有一个朋友从远方来了,你不是应该很高兴的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你,不理解你,但你却不生气,这样才算是一个真君子。
如果照这样来理解《论语》,我们很难喜欢上它,总是感觉到它很难让你做自己。
关于学习,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们主张张扬个性,你让他学了一个知识,然后不断的去重复它,去抄写,年轻人一定是不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的,甚至他会觉得他很无聊,怎么可能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呢?
关于朋友,如果有一个朋友从远方来,这个远方可能是别的地方,或者甚至是国外的朋友,那他就一定会很高兴吗?不一定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对朋友的定义好像变得比较广泛了,有可能在旅途中或者在某些场合遇到的人互加了一个微信,就称之为朋友了。慢慢发现,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线上平台,线下平台的一些朋友非常的多,但真正能走到你心里的,能跟你交心的是很少的。所以不是所有的朋友来了都会让你觉得很期待的。
关于君子,照字面的来讲,要做这个君子的话,在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你,不了解你,甚至他们可能还恶语中伤你,你还要表现得很宽容,大度,然后一点都不生气,一味的忍让他们。这样你能做到吗?我做不到。
所以如果只是停留在这样的理解上,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论语》的,因为我们不希望我们自己的人生看起来傻乎乎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重新来学习和解读它。让我们试着换一个角度来看看吧。
学而时习之,如果把这里的习解读成实践,就是你学了一个知识,你不断的去运用它,并收获成长,获得成长的喜悦。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成长主义也是我们现在说的很多的,那到底怎么样去成长,那就是你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你就发现你在接下来的行动当中,很多事情受益于它。比如我学学了一个语音转文字的新的技能,我的写作效率变高了,我越来越享受写作的过程。再进一步来理解,比如说今天我们学了这个《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你对它有了新的理解,你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的时候,你就知道学习不是一直简单的去重复,而是我要去把学的东西用到我的生活当中。那假设我今天学了要调整自己的情绪,那我在跟孩子讲话的时候能不能先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有点难,但是因为你有了这样的理论的指导,每次当你发生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你都会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当情绪要发作的时候,有理论的支撑,你的潜意识里告诉你自己一定要这么做。坚持了一段时间,你发现不仅孩子,你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这个时候你内心当中就会有成就感和喜悦感。成就感来源于你觉得你离自己想要的样子更近了,孩子的习惯更好了,另一方面来源于你开始相信学习真的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因为你真正用到它了。
所以我们不相信一个东西,是因为你没有去得到过那个成果,那要得到一个成果,它的前提就是你要去做那做,也就是实践。所以学而时习之,只有当你学习了,运用了,并从中去获得成长了,你才能真正从中获得快乐。这也就是圣人们所说的:知行合一。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家里来了一个远方的朋友,会很喜悦吗?很开心吗?我想是会的,因为这个朋友不是普通的朋友,这个远我们可以理解为远道而来。可以指地理上的很远,我们还可以试着理解成心灵上的远,就是很难去遇到的。
这里的难,其实说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难遇到。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诗人王勃写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就可以从中感受到古往今来知己是很难得的。
你的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呢?你跟他聊喝茶,他不会跟你聊喝咖啡,你跟他聊论语,他不会跟你聊网络小说,你跟他聊世界有名的电影,他不会跟你聊哪个直播平台热门。这里面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谈一个合适与不合适,就好像小鸡和小鸭,他们很难成为好朋友,因为鸡同鸭讲永远都听不懂。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去遇到一个能够听得懂,能够理解你话的人,其实是很难的。如果你生命中刚好有这样的朋友,那不应该就已经很快乐了吗?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经常会感觉很难得到别人的理解。特别是年轻人,总是感觉父母不解你,会对你有很多不属于你自己想要的那部分的期待。这里我们不得不去承认一个部分,就是也有可能我们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另外一个层面,如果每个人的想法做法都跟你一样,或者可以说完全理解你,完全认同你是很难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的境遇,包括每个人的追求,他的理想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你坚持你想要的方向,跟大家保持求同存异即可。
比如读书上,你喜欢读中国的传统文化,《读道德经》之类,你的朋友可能看喜欢一些现代文学,他会觉得你很古板。你可能会和你的朋友讲起历史剧,但你的朋友跟你谈论的是偶像剧,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你会被笑话,很不懂时尚。这个过程你会生他的气吗?觉得他不可理喻吗?或者你生自己的气,觉得自己好像很难合群?接着你就会一边抱怨世界的不友好一边去随着大家的喜欢,随着时代的潮流过着多数人在过的生活吗?如果不会,那你又有什么好生气的呢?如果会说明你自己的人生方向还不够确定,那你还活得混沌,又何来君子之说呢?
以上讲的三点其实包含着人生的三大乐事。
第一,在学习上,我们不断的学习实践并获得成长。
第二,我们在生活上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又有幸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切磋,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进行学术的交流。
第三,自己的人生方向确定以后,有好朋友的鼓励和支持,自己在实践中不断进步,道德修养又不断地得到提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你成长成为你自己想要的样子。
拥有了以上的三点,人生应该很满足了,还有什么好追求的呢?
以上的理解只是我个人在学习实践当中的一些浅薄的认识,分享给你。我的发心非常的简单,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爱上《论语》,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能够开启自己人生,学习成长的新的篇章。
如果可以,带上你的孩子,带上你的家人,一起来共同学习。
人人都来读论语,生活处处皆学问。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