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了,一直想找到小时候读书的感觉,废寝忘食完全陶醉忘乎所以的感觉。小时候的可能叫求知欲,现在其实只是想逃避,逃避现实,或者叫消磨,消磨无聊时光,读书总比看手机强。
人到中年,一定程度上学会了认命,因为买不起奢侈品,所以爱上了极简主义,因为学会认命,变成了年轻时候最讨厌的没有棱角圆滑世故的样子,学会了面对着讨厌的人微笑,内心一片草泥马划过,最喜欢的莫过于疫情时代的佩戴口罩,可以眼睛微笑嘴里骂娘……就这样,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觉得是长大了。
上述都不是我想说的。苏珊的微笑,算是我看完的一本完整的书,这么容易理解不需要回味的通俗小说大约两三个小时就看完了。本以为自己不是个通俗的人,所以试着看万历十五年,中国通史,把自己搞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挫败者。所以,读书,还是从通俗小说读起来吧。
《苏珊的微笑》我曾经在老家的厕所里读过,可能是我弟弟买的或是姐的书,因为短暂的回家,厕所里没读完,就带回了自己家里读完。大约是六七年的事情了吧。这次将它作为我开始读书历程的第一本书,不过是因为这纸质书我实在保存的不够好,泛黄有味,完全没有再在书架上存留的价值,想抓紧读完处理掉。
在处理掉之前,为了和她举行个告别仪式,简单的记录阅读感受。在第二次读它之前,只记得他的妻子出轨出车祸的事情,这叫罪有应得,辜负感情的应有下场。至于他和苏珊的故事,我居然忘了。而这本书整个讲的其实是他和苏珊的故事,尽管读的不够仔细,还是看到了两个不太符合逻辑的地方,算了,他和苏珊之前的情爱之词的描述,让我一次次看得感同身受,情感迸发,也算弥补了吧。一个二十几岁姑娘和三十几岁所谓中年成功男人在家庭之外的若即若离或似火或如冰的感情,只不过因为她的原生家庭导致的性格,对情欲无所谓、无所畏惧,对情感又无比看重、斤斤计较,这一切作者无数次用典型的“苏珊的微笑”来表述、阐释、暗示。那么多的篇幅,不停的用可有可无却不得不有的对话或者通话来展示两个人的感情,他在所谓的道德约束下不停地突破自我,她在不停地突破道德约束中肆意地寻找真正的爱情。而最终,结尾疾转急下,纯粹和奋不顾身的情感只存在于精神病人身上?所谓的“社会人”的爱情就只能瞻前顾后、保全自我、各取所需?
微笑的苏珊只能是精神世界的,俗不可耐的我就像书中除了苏珊之外的其他人一样俗不可耐,这些人其实也不多,也就是他的爱人、他爱人的妈妈和保姆,他的好朋友、女上司、女下属,还有她的爱人叔叔和小男朋友。这些人,在一起,成就了这本书的这一个故事。
怎么说呢,这本书,孩子十几岁的时候不准备让她看到,我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也对自己的世俗再次做了很好的注解。就此了结这本书和那些感情。
谢谢《苏珊的微笑》,这么看来,它的意义并不是只有第一本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