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格尔的绝对存在学说,辨析了很多年,也影响了人类很多年。令人哑然失笑的是,人们对“存在即合理”伪命题结论的定义和解读同样来自断章取义(这种眼睛盯着鼻尖的习惯,很多名人名言都未能豁免),这面反对的旗帜也是人人高举,好像不斥责不能证明自己略懂哲学。而当年黑格尔的语境,与其中“革命”和“豁达”的意味,却鲜有人关注。
关于缺陷,任何领域都未能幸免,人无完人,况学说乎,最怕的还是以今论古,贻笑大方。当一切被制度化、教条化、功利化之后,很难想象它还有其本有的精神,很多的情形是,它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枷锁和镣铐。被教条化的哲学如此,被制度化的宗教如此,被功利化的文学何尝不是如此。所以,以相对狭隘和短视的眼光看待的东西,虽无关实际的对错,却如同穷极偏激的愚者看待淡然平静的智者,眼界格局平台不那么对应,只能承托智者更智,愚者眼盲。
回到黑格尔,黑格尔其实受益东方的《道德经》和《易经》颇多影响,尽管他言辞激厉,把东方智慧视为儿童阶段,但其实骨子里潜意识趋同的,恰恰有变与不变的天机。所谓合理,从尘微处看有太多讨论的玄机,但其实放之广义,它是一条必然的轨迹,好比人生变数颇多,但其实共性良多,选择瞬息万变,但思维和行为的果是相应的定数,真的玄反而往大看反而不是什么玄的东西,好比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不惑的不是事物流转的外在改变,而是内在的眼界和通达。再以引佛学中的因果不虚来旁证,真正意义上宗教说的就是果处寻因,导因求果,后来衍生到八万四千法门,鼓励教门众人求形上的戒和修,恰恰是隐喻自主选择命运改写的可能,了知空性自在的终极目标是自由,当然真正懂这要义的反而不多,这就是大多数本来智慧的东西被流于形式的现代写照。
那合理性呢,合理恰恰首先是对变数的认同,对自然规律的客观认可,当心从物质层面释怀了,哲学的教条就会在框架下,获得一种呼吸和自由,这是黑格尔在隧道探路的一把椎子,也许还差一公分就穿透了,注定他还是没有跑赢东方智慧的“无为而为”“不变万变”之境。东方智慧强调的道,自有它通达圆融的一面,古人早就发现,万物生死的轨迹,正好是一个圆周,思维的成长也是一样,最后都要复归婴儿,潮涨潮息,变数中富含定势。易经通曾仕强先生精通易经却强调不算命,他说过《易经》只讲三字:上:一生积极上进;止:凡事适可而止;正:做人堂堂正正。其实里面就有合理性的存在,因果之间,你做到了,易经就自然会在你生命中运转自如,你就是你今生今世,甚至未来一切玄机的主人。
作为人,终不能免俗,但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契机,以一种既吸收营养又摈弃形式和教条的方式来学习和思考。黑格尔的讨论,为我启动了一种在框架内重获自由的思考,这个积极意义,远比宗教的制度诟病,哲学的繁琐冗长,文学的浮夸不实,要清醒明白的多。冬日微雨初冻,一切唤醒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