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唐雎是战国时期魏国、安陵国的谋士。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来灭掉安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才有本文的故事。
第一段: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第一段就交代了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此时的秦王嬴政(还未称帝)已经灭韩亡魏,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企图以“易地”的谎言诈取安陵。
“使人谓”,劈头自称寡人(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都体现了秦王对安陵君的轻慢。“其”是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安陵君其许寡人”这一命令式的语气活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强横无理。
以五百里换我安陵五十里?安陵君识破骗局,婉言拒绝。“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即不敢交换,于委婉中透出坚决的态度,而且还有理有据。
什么,竟然碰了个软钉子?秦王当然不悦了!在这种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安陵国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
唐雎带着这样艰巨的任务来到秦国,他会怎样面对恼怒的秦王呢?
第二段: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寡人,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已灭韩亡魏,而安陵之所以能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罢了。”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
秦王一见唐雎,便恬不知耻地质问,大加指责,说我给安陵君这么大的恩惠,他却不识好歹,“逆寡人”、“轻寡人”,这是为何;另一面又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
唐雎对此洞若观火,“否,非若是也”,断然否定,不卑不亢。并且立即重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去交换,更何况区区的五百里呢?”
一个委婉的反诘句,既驳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也表示了对秦王强烈的轻蔑。而且以“千里”对“五百里”,比安陵君的回答更为坚定有力,不给对方一点便宜。
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大戏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