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晚饭的时候,电视上正在播放一则广告:海天黄豆酱,怎么吃都好吃!一大勺黏糊糊的黄豆酱浇在新鲜的黄翅鱼上,配上绿油油的葱花,放进蒸锅,眨眼间,香喷喷的蒸鱼就出锅了,看得晗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似乎已经闻到了电视上鱼的香味。
“奶奶,我想吃鱼!”晗晗充满期待地对奶奶说。
“好,明天给你买一条!”奶奶很爽快的答应了。
第二天晚上,餐桌上出现了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蒸鱼。
“奶奶,你蒸的鱼太好吃了!”晗晗像头小猪一样,大口地扒拉着饭,满脸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有时候幸福来得很自然,昨天的梦想今天就变成了现实。
再过几天就是晗晗的生日了,晗晗天天掰着手指头数,他期待着日子过得快一点,但是还得耐心地等。妈妈说了,只有等到生日的那一天,他才能收到自己的生日礼物:电话手表。
画画的时候,晗晗就在自己的手腕上画上一只,画上表盘和表带,画上来电显示,跟好朋友逼真地打起电话来,好像戴上一只真的手表一样,满脸的快乐!
有时候,幸福需要等待,需要创造。
什么是幸福?
一种幸福是自然的幸福,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叫心想事成;一种幸福是创造性的幸福,想要的东西暂时满足不了,就自己创造幸福。
对于一个人的感觉来说,这两种幸福其实是一样的。因为人的潜意识分不清现实和幻想,只要有满足感就行了。但是,这两种获得幸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前者顺畅,后者曲折,相对于第一种获得幸福的人来说,第二种获得幸福的人的心理更健康,他更容易在逆境中生存,在逆境中找乐子。
他总能从平常的事中发现惊喜,或者从不好的事情中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因而他的快乐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来得那么容易,幸福指数相对也会更高些。
炎热的夏天,来到偏远的山村,幸福感不高的人会抱怨没有空调,没有热水器,到处是虫子,到处挑毛病;相反,会找乐子的人,听着乡村的民谣,配合田间的虫鸣蛙唱,就像是在欣赏一部乡村爱情故事,美妙极了。
当幸福不主动敲门时,一个人的创造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很多时候,只有在压力中,在困境中才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未被发现的潜能就成为了创造。
就像练习长跑,当我们跑了很长一段时间,感觉跑到了自己的极限,但是如果你再坚持一会儿,再忍耐一会儿,你会慢慢发现不再那么痛苦,身体感觉更舒服了,你好像越过了极限,你的潜能逐渐被激发。
事实上,在极度的压力下,只要再坚持一会儿,身体的自治疗系统会被激发,身体的代偿机制会起作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啡肽在分泌。
一旦一个人的潜能被激发,突破了局限,就会特别的有成就感,特别的幸福。所以了,幸福往往是在痛苦之后,当你经历了痛苦,翻越了痛苦的极限,你才会特别地珍惜最后的幸福,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值得。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的育儿过程。现在,很多父母都开始转变观念,提倡积极教育,爱的教育,要接纳孩子,要体会孩子的感受。然而,很多时候却做过了,把握不了分寸和原则。
累了,那行吧,休息一会儿;太难了,那算了,不做了;课外班老师太凶了,是啊,那换一个。遇到当困境,就领着孩子撤了,孩子没有了痛苦,就没有机会经历痛苦的极限,孩子自身的治疗系统就没有办法被激发,孩子自身的潜能就无法发挥。当孩子无法用自己的能力完成事件时,就无法体会到幸福。
那怎么办了?鼓励孩子,鼓励他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段时间。虽然难,但总会有办法的;虽然老师凶,但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做好自己的事,老师一样很和蔼。
在晗晗学国际象棋和乒乓球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当不细心观察丢棋时会被老师惩罚,当做不好击球动作会被老师削球过来,孩子会害怕,偶尔也会退缩,抱怨归抱怨,但是妈妈会给予支持,在高压下坚持下来的孩子一旦获得了进步,他会重新看待老师的态度,他的抗压能力就提高了,孩子就跨越了原来的能力,上升了一个层次。这个时候他才会真正地感到幸福,他获得幸福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所以,让孩子获得幸福不是最终的目的,教会孩子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