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们说到了全脑课和音乐课上课宝宝哭闹的原因,这次我们来说一说一些不以课程为转移的哭闹。
小c是我教学生涯中的遗憾之一。从我报名课程,到断断续续不来,再到我调离交大中心,期间老师(我),教学主管,校长轮番上阵,联合作战,都没能拿下这个上课哭闹的宝宝。后来听说家长放弃了,不知道一个阶段后有没有再来。
故事是这样的。小c是一个小袋鼠级别的新会员,进入教室就哭,出了教室就笑,最佳战绩是坚持了不到十五分钟。
为什么?
大家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因为“不想上课”上课哭闹特别厉害的孩子,大部分在临近2岁,尤其2岁以上居多。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1岁半这个阶段孩子是什么样的:自己说什么就要干什么,别人说什么偏不干什么,或者爸爸妈妈说别干什么,偏偏盯着眼睛去干了。这个年龄家长的孩子经常觉得,孩子在挑衅自己。
事实上,在这个阶段,孩子在探索自己世界的规则:我行为的界限在哪里?我做什么是可以被允许的,哪些不行?我们也把这个,叫做秩序的敏感期。这个阶段过后,孩子就会了解到,用哭来威胁家长,到底管用不管用。
让我们在看看孩子在家里是什么样的,或许能够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早教的适应会出现困难:大部分的孩子想下楼玩的时候就下楼玩——没错,在家里没什么大不了;所有人围着孩子的需求转;想玩哪个玩具就玩哪个。这些做法我并不认为有错,但只是,并不利于孩子规则的建立,而对规则的遵守,与自由无关,是一个人成为社会人必要的过程。
刚才提到的小c一哭,爸爸妈妈就手足无措,抱起来就走。经过无数次课上课下的沟通,家长勉强能坚持到抱起来转转,或者是教室的角落呆一呆。但是,当孩子再哭,不用三声,家长就满足了自己“ 我已经试过了,这孩子真不行 ”的心理,落荒而逃。
小C又赢了。
怎么办?
1. 理解家长的心疼:很少有家长是揣着“惯吧我就是要惯”这样的想法养孩子的,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因为心疼孩子哭。我们的孩子由此发展出各项技能:撞墙的,1分钟之内能哭吐的……情况愈演愈烈。我们先要理解家长的这种心疼,上来就说“再多坚持坚持”,是真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2. 观察孩子的情况:有些孩子是真的可能因为生理不适或者是其他原因,别一看到是2岁左右的孩子,上来就判断孩子是想在器械区玩,忽视了其他的因素。具体怎么办?看眼睛。自带“戏精”属性的孩子,很容易哭的看起来山崩地裂,眼泪鼻涕横流。但这样的孩子,眼睛里往往没有恐惧或者是其他更多的情绪,大部分是生气,或者压根很正常。
3. 和家长沟通,分析原因:因为秩序敏感期的错失,可能导致了孩子我要干什么,就是得干什么这样的心理预期的养成。
4. 鼓励家长坚持上课:引导家长看到每一节课的进步,多呆了3分钟;在课程圈(座位)里坐的时间比之前长……孩子的进步绝对不是某一天忽然发生,坚持了4节课,从哭死到忽然不哭了(不排除),更多的是每次进步一点点。为了加快孩子的适应频率,我们可以引导家长加大课次
5. 引导家长学习,和老师沟通,听讲座,找到“温柔而坚定”的方法养育孩子。这个绝对是重点,家校配合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而早教中心在这个部分起到的作用,就是让问题及时呈现,并且指导家长配合解决。教育不是药,吃了就有效!
说回小C的故事。家长内心深处始终觉得,孩子是不可能适应的。在某次校长跟课的时候,她发现——家长的身体姿势,在抱着孩子坚持的时候,随时做出起跑的准备(单膝跪地压低,重点是脚,像我们跑步时候一样,指头抵住地面,在早教中心不穿鞋,看的特别明显),经过校长提醒,我下次留心观察了一下,果然如此。家长压根就不认为孩子能坚持下来。
见图中1号姿势
所以说:
1. 家长的教育工作是我们真正能帮助到孩子的点。没有孩子会不适应课堂;孩子其实都很喜欢上课(拜托,我们又不是教孩子文化课做题),只是他需要一个过程,从“我的周围我做主”,到“适应有规则和要求的环境”而已。我和周围的同事经历过无数孩子完成了这个规则适应的过程,没见过哪个孩子是家长坚持适应不了的。越相信孩子,孩子的变化呈现的越快。
2. 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帮助A索的同事们,如果有家长在看的话,千万记得:你以为2岁再上早教刚合适,其实已经太晚了!且不说孩子错过的发展阶段,就社会化,就有可能会花去比之前大好多好多的力气。没错,问题总能解决,但我们也得看看成本和受益的性价比,对吗?
OK了,下次再聊别的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