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邹平县南成家位于会仙山北麓约十五里处,村西南约五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叫芽庄湖。湖中有一望无际的芦苇,芦苇深处偶有大鸟腾空而飞。湖水经浒山闸向东流入美丽的杏花河,杏花河原名清河沟,用于排涝和灌溉,1935年春民工进行河道疏浚,适值杏花落红,花瓣随水漂荡,遂更名为杏花河。记忆中的杏花河两岸已无杏花,有的是蛙叫蝉鸣,有的是野花斗艳,有是槐花香飘四溢。
距浒山闸约三四里,杏花河有一支流叫郑二沟,蜿蜒向北汇入小清河,我的家就在郑二沟的西岸。对河最早的记忆是桥,有两座,且都是木桥。一座东西向,在郑二沟上,位置就在我家的门前,我到姥姥家要过此桥。一座南北向,位于杏花河上,到河南岸的田地要经此桥。对桥最深的印象是夏季,山水泄来,水面离桥面较近,勇敢的男孩便会从桥上一跃跳入水中,在水中自由地嬉戏。我当时非常羡慕,就想快点长大,长大后像他们一样勇敢、潇洒。可惜没等我学会游泳,两座木桥因年久失修,相继拆除,在河上又建起了几座石桥。我还是喜欢记忆中的木桥,温柔圆润,不象石桥那样坚硬。
儿时的男孩都会游泳,我稍大点也开始跟着哥哥下水,只是在河边手把地,用脚打水学狗刨。再大一点哥哥就教我学游泳,他教我的方法很简单,用双手在下面托着我,使我离开地在水面游,经过这样五六次的练习,我竟能独自在水面游而不沉水了。刚学会游泳的我,即兴奋又骄傲,常夸自己会游泳了,好似长了很大的本领。天热时父亲也爱下水,听说我会游泳了,一天傍晚带我去,那里游泳的大人很多。我因胆怯在水边狗刨,父亲可能感觉我只在水边没出息,就把我推入水中,开始因慌张抢了几口水,在父亲的帮助下慢慢也就能在水中游了。之后我又学会了仰泳、扎猛子,甚至会用站立姿势用脚踩水而不沉水。因河水较浅,我扎猛子有一诀窍,就是扎深一点,手把泥土用力,这样在水下游的既快又远。
住在河边,与小伙伴们夏天游泳摸鱼,冬天溜冰,小河给我们贫瘠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给我带来快乐的还有岸边一大片蓖麻,我们用蓖麻叶包上沙土当手榴弹,分成八路军和日本鬼子两队相互投掷,激战后个个像是从土里钻出来的,相视过后笑声憋不住的喷出。蓖麻是祖父种的,蓖麻子换钱后,一部分用来贴补家用,更多的是祖父用来打酒招待朋友。祖父前师毕业后也曾在家乡做过几年教师,但生逢乱世,身不由己。当日寇铁蹄踏入故乡,祖父丢下他喜爱的书本,加入了逃难的人群。一位老姑说过,为了生存,祖父曾开过酒馆,从此祖父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爷两好呢、 四季发财、 六六顺呢”,这样的酒令声常从祖父的房间飘出,儿时对祖父的酒令声特烦,现在特怀念。记忆中的祖父天天笑哈哈,谈天说地,老少皆宜。
祖父母、父母双亲,还有哥哥与小姐姐都离开故乡的小河,去了遥远的天国,那里不再有生逢乱世的无奈,不再有疾病的折磨,但可否还有掬水而饮的小河。风从故乡的小河上吹过,吹开了桃花,吹落了雪花,将青葱吹成了白发。从故乡小河飘过的风,送来了家的味道和亲人的笑貌,两行清泪夺眶而下,闭目又看到那个在小木桥上玩耍的孩童。
成树明于202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