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偏差,在这里不是数据科学导论中与方差向对照的重要概念,不是一个学术词汇,而是我对生活可能稍显稚嫩的一种感受。
谁都知道,并非能事事遂愿,所闻与所见,所想与所为,往往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我们又是否会因为似乎无可避免的偏差而克制期待,又是否因为找到这看似无懈可击的借口而放纵颓然呢?
偏差从何而来?
常言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无疑是一种偏差,无法恒定。对期望和现实的评估与调整是人类认识自我认识自然的一套高级意识系统,心理学认为这样的不平衡是一种认识失调。回到上次分享的“生活不是童话”,童话与现实的对照正是一种偏差,而带来的的消极影响是,它让人误以为自己是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让人因为巨大的落差而看不见希望之光。现实带给成年人最大的残酷在于,他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各方面偏差的存在,却又越来越在平衡偏差中逐渐失去。
我们都知道错过,都经历过错过。小时候可能是与上学的公交车错过,它成为了迟到的借口;长大一些可能是与曾经同行的伙伴错过,它成为了彼此渐行渐远的借口;成人之后可能是与亲人的最后一面错过, 它成为了我们在外奋斗而对家庭疏于关心的借口。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不希望过着被偏差支配,不断寻找借口的人生。
十一月的最大收获是认认真真地重温了《海上钢琴师》。1900作为在Virginian的待的最长的“船客”,他与其他船客之间不止一点点的偏差。从未落地,却对欧美大陆有着真实生动的认知,从未触碰过情感,却实实在在地在航船上怦然心动,创作出最优秀也最纯粹的旋律。在偏差中,1900靠船舶、旧时光、骚扰电话和依人定调的圆舞曲讲述他的坚持,这么纯粹的角色,这颗纯粹的心已经足矣成为平衡的有力杠杆,不必也无能面对纽约的天际线;“有的人被生活斩断了根开始漂泊,有的人就扎根在漂泊之上。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不改变也是选择,精彩的过完一生就好,算不得浪费生命。只是有些遗憾,琴键上无限的生命也有终点”。故事留给1900,但生活属于每一个舱里的个人。我们都必须下船,跳入人海。希望我们都是第一个看到纽约的人,在想拥抱新时代而无物傍身的时候,还有幸运去呵护脆弱的执念。
无所谓偏差,更不需要借口,只有热爱,只要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