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悟》一文是那一日一友在我家提起他家美国留学回来的堂妹的事,有感而写,中间丹的部分事情是真的,妈妈的一些事情也是真的,主人公留学一半从国外回来后,就生病了,生病后爸爸就和妈妈离婚成家了,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到上海来看病,住在朋友家,如花的年纪,可是人生已到尽头,妈妈半年头发全白,为了孩子家产卖尽,爸爸重组了家庭后,不再管孩子,听了后心里难受写了这个文。
青馨伯乐推文评语:因为父母的离婚,女儿沈丹得了精神类疾病,老是觉得爸爸妈妈要害死她,不吃饭不吃药,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疗。
妈妈得知女儿一系列反常举动的原因后,与男友忍痛分手,只为更专注地照顾女儿沈丹。女儿也越发懂事,主动拿出作业。
生活中充满沉痛与坎坷,只要能醒悟过来,并肩携手前行,还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呢?
视角转换,是一大亮点,小说从女儿沈丹和妈妈的角度,分别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娓娓道来,文笔细腻、洗练,写法新颖,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特此推荐!
写这篇文时我尝试从不同角度去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没有运用好,还要再加油学习!
友友们写的评文也给了我更多的思考,这里纪录一下,再学习一下。
书冰是个好爸爸,好先生,善良正直的男人,他的评语:从两个不同人的视角,分别写出各自的感想与生活。她们是一对母女,原生家庭的分离引发了太多伤害,而其中影响最深的是女儿吴丹(原文中丹不承认姓沈)。
文首从一杯牛奶开始,顺着流畅优美文字的叙述读下去,我渐渐地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丹的一系列动作,比如偷偷倒牛奶、偷偷拿去地下车库喂猫狗、奔跑着躲开妈妈将要给她的鸡蛋饼等,最易引发思考。到底她为什么要拒绝妈妈给的食物?伴随着生动贴切心里活动地展现,更做足了铺垫,难道妈妈与丹之间有不可言明的事?
接下来,丹去学校的路上,打出租车一段以为是遇劫匪,过程与场景描写活灵活现。在学校一系列看似正常却又隐隐感觉不合理的事件,也在显示着丹的不正常。文章以丹第一人称视角写前部分,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琐事,展示丹的疑心与躲避心理。学校的事件又显示了丹思想行为有些奇特,氛围有些诡异,直到她晕倒送医,这一切都还笼罩在这种氛围里。
医院里,护士与丹的对话。逐渐揭开了事情的端倪,丹饿极,狼吞虎咽吃下盒饭,喝下牛奶。异常的反应,引来了几位医生,丹的妈妈也随后赶到。随着文中情节推进,抽丝剥茧般的展现了事情原委。原来丹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长期的告活折磨,沉默的精神压抑,使得她渐渐地精神分裂。
她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因可究。李奇医生的分析,使妈妈痛定思痛,她回想起女儿的诸多委屈,和女儿的病症,都是因家庭破裂带给她的伤害。女儿曾是多么优秀啊,一直是她的骄傲,如今的糟糕样子,她自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思前想后,加上李医生的催促治疗,她更加自责了,现在她只想要女儿好起来。为了丹,她宁可放弃自己的幸福,一心一意来陪伴着丹的成长。
丹从判给爸爸后,遭受“后妈”虐待,有洗不完的衣服,做不完的家务事。总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后妈总是会有各种理由,用来找丹的不是。可怜的丹,一直是默默忍受,心里的苦无处可说,还被爸爸不理解。她想妈妈了,妈妈和一个叔叔同处。一室一厅的房子小吗?有爱有包容心,则再小也可居住得下,没有仁爱心与慈善心,再大也会觉得人多了。
丹是被“叔叔”嫌弃的人,妈妈又早出晚归,她的心再次被重重伤害到。而她也总是不言不语,之前她可是青春活泼,开朗阳光的女孩啊。认识到这些伤害,是女儿病症的诱因后,妈妈也终于明白了,女儿是她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文章给人深深的刺痛,引发现实中人的思考。和睦有爱的家庭,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保障。原生家庭破裂,往往伤害最深的不是离异双方,而是无辜的孩子。他们在最需要父母呵护关爱之际,过早品尝到失去家庭温暖的苦果。丹的妈妈,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断自责过早与丹爸离婚了。
当然,最理想的生活,莫不是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在这样温暖有爱的家境成长,即便是粗茶淡饭,物质保障不富裕,但孩子的内心也会充盈着幸福与快乐。谨以此文自省自戒,为人父与母,有义务与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同时自尊自控,洁身自爱,不越轨不出轨,是维护家庭和睦相处的根基。
感谢简单师姐良心佳作,从中不仅领略到你越来越优秀的写作水平,更用故事告诫一个普遍的家庭道理,引人深思!好文超赞!
唯唯是个心思细腻的女孩子,她的评语:夫妻离异伤及的先是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婚,沈丹受到打击精神开始出现问题,她一直怀疑因为自己毁了妈妈后来的幸福,妈妈打击报复想要毒害与她,她把妈妈冲的牛奶送给流浪猫狗,刻意逃避不吃妈妈做的饭菜,她甚至坐上出租车都幻想被坏人绑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源自父母婚姻的失败家庭的分离。
当妈妈听了医生话自责万分,切断自己的幸福倾尽一切想把孩子治好。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孩子就是自己的依靠是自己生命的全部。
简单的文章采取角度互换采用第一昵称来写,更能吸引读者眼球,这种写法新颖独特令人视觉一新。
文章描写细腻,作者仿若身临其境般,走进一个渴望家庭和睦渴望父母之爱女孩子的内心世界。真心希望反抗拒绝治疗的女孩早一些走出心魔,重新回到朝阳、健康,精神状态正常中来,更希望母女之间的关系尽快得以缓解。两人相亲相爱互相信任相互理解。超赞好文
入梦是个认真的女孩子,她的认真值得我好好学习,她的评语:本文分别从患病的女儿沈丹和母亲的角度,以第一人称叙述父母亲一段不幸的婚姻,以及不幸婚姻下得了迫害妄想症的女儿沈丹的令人揪心的故事。
【内容简介】
父母亲永无休息的争吵导致了离婚,离婚以后,收入稳定的父亲很快有了第二段婚姻,并有了新的孩子。于是,这位父亲就不乐意承担抚养责任,对女儿不管不问,甚至将女儿送给收入极少的母亲。(我很生气,渣男!)
文中母亲,再看到曾经高中的优等生,变成了病孩子,心如刀绞。明白了,自己不幸的婚姻是造成孩子受刺激而生病的一个主要诱发原因。于是,为了孩子的幸福,拒绝了第二段婚姻,全心全意陪伴女儿,希望不惜一切代价治疗好女儿。
【疑惑点】
从变态心理学来说,精神分裂或者妄想性障碍(被害妄想是其中一种表现),病因难以确定,属于精神病范畴。发病原因不明,治疗难度大,病情可能伴随终生,疗愈效果也不好说。而受刺激导致的病患,一般以急性应激障碍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为主,或者抑郁症等等,这样更为普遍。
文中,沈丹患有妄想性障碍,母亲认为是他们的离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这一点逻辑推断,我认为有点勉强。所以,我有点疑惑。
探讨哈。疑惑,不影响本文传达的积极思想。
【读文感受】
讲述一段悲惨的故事,是为了警醒父母亲,重视婚姻,承担起婚姻应托举起来的责任,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如此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
不负责任的父母亲,比如文中的父亲,他只为了自己的所谓爱情和欲望,离婚后另寻新欢,置抚养和爱护未成年孩子的责任于不顾,是应当受到谴责的。社会上,有这种正义的呼声去谴责他们吗?
可是,我看到很多自私自利的只图自己享受的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精神享受”(其实是孤独和庸俗的产物,自己以为是精神享受,认知的严重歪曲。),早已置家庭责任不顾。生而为人,丢弃了担当责任、道德修养、健全的人格,脱离了现实去追求贪婪的欲望,就是道德的败坏,责任的沦丧。
心中有爱,才能感受到幸福,所以,爱你的孩子,爱你的爱人,你会得到更多!!
可以不可以,为人父母亲,一切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重!!!!
超赞支持良心文。
幻影的想法有些和我一样,她的评语:感谢一阅青馨伯乐老师推荐的佳作《醒悟》,这篇文章看起来有些沉重。
在一个家庭里,当父母和睦恩爱的时候,孩子有可能被宠到天上去。而原生态家庭支离破碎的,都会在孩子心里埋下阴影。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是孩子就惨了。就像文章中的小女孩,父母离异了,开始跟着爸爸过,但爸爸有了新的家庭后,女孩的苦难就来了。遭受着后妈的各种虐待,实在不行,选择了母亲,就跟着妈妈过。
但是,几年时间,孩子的成绩下滑,脑子出了问题,得了精神疾病。人生在世都要有责任感,既然组建了一个家庭,有了出生的孩子,家庭成员就要对家庭负责。现在很多人没有责任感,只凭着自己高兴,终究要背负良心债的。有的受害一方,忍受不住委屈,自己已痛苦不堪,哪有心情照顾孩子。
父母双方如果有一方,还记得为人父母的责任,让责任感牢牢占据在自己心头,孩子就是幸福的,因为那是来自血液中的爱,最无私的爱。文中的妈妈承受了伤害,被女儿误解,还是勇敢地站起来,调整自己心态,下决心一定要治好自己的女儿。为这样的母亲点赞!支持佳作!
很是感动他们读我的文章和给我文章评价,感谢所有读此文点赞或是评价的朋友们,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