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最近特别黏妈妈,只要和妈妈在一起,就要和妈妈亲亲抱抱。不仅如此,小男孩每天晚上都要搂着妈妈睡觉,不让爸爸妈妈睡在一起,于是爸爸只能睡小床。他还不喜欢看见妈妈和爸爸过于亲密,一看见父母俩拥抱亲密就很生气,要把他们分开。有时候她还会对爸爸说,别欺负妈妈,他要保护妈妈。
什么是“性器期”呢?
根据弗洛伊德提出的五大人格发展理论,以上小男孩正在经历第三阶段“性器期”。“性器期”也称“俄狄浦斯期”,一般发生在孩子3到6岁,弗洛伊德根据遥远的希腊神话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恋母恋父情结。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探讨过人格发展理论的第一阶段口欲期、第二阶段肛欲期,当发展到第三阶段性器期时,孩子的力比多的部位从肛门区域转移到了生殖器,这个时期的快乐行为表现为“恋父、恋母”。
这个阶段是孩子的性心理萌芽阶段,对于孩子的性心理发展非常重要,因为此时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男女差异概念。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开始向外寻求爱慕的对象,最开始爱慕的对象是异性双亲。
小男孩会选择妈妈,而小女孩会选择爸爸为爱慕对象。比如经常会看到,小男孩到了三四岁后,就会说:“我长大之后要娶妈妈”,小女孩则会说:“我要和爸爸结婚”之类的。
性器期过程是怎样的?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对孩子在性器期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做了详尽的阐述。
比如小女孩儿,首先是她先与母亲建立强烈的依恋关系,在这个依恋关系中,她对母亲充分理想化。但是有一天,小女孩发现她跟男生不一样,就是她没有小男生的那个生殖器,所以在潜意识里,她会因为自己身体上的这个缺憾对自己的母亲充满敌意。
之后,她转向寻求另一个异性亲密对象,外在行为上就表现为想要靠向自己的父亲。她想要和爸爸建立一个特别亲密的关系,似乎从潜意识里就可以弥补她没有男生生殖器的这个缺憾。
当她靠向父亲后,发现爸爸并不能满足她的期望,这时小女孩儿再次遭受挫败,她又转回来向妈妈认同。如果她变成一个像妈妈一样的人,长大就可以嫁一个像爸爸那样的男人了。
小男孩儿也是同样的,在这个阶段他会对母亲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愫,他想要取代父亲与母亲建立亲密关系,并认为父亲是阻碍自己出现幻想的强有力的敌人。但在与父亲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因为小男孩儿和爸爸都有同样的生殖器,所以他害怕父亲把他的小鸡鸡给割掉,因此小男孩儿陷入深深的恐惧和焦虑。弗洛伊德称为“阉割恐惧”。
当孩子的恋父、恋母情结产生以后,他们心理是非常矛盾和纠结的,他们一方面非常依恋自己的异性父母,但对自己的同性父母既害怕又爱戴。但这个阶段最后都以向同性父母“认同”结束。
弗洛伊德认为小孩出现的这种情节主要有两个方面导致的,一是生理发展的结果,二是亲子活动中,孩子受到异性父母的偏爱加强的倾向。在性器期阶段,除了出现重要的俄狄浦斯情结,小孩还会意识到男女之间性别上的差异,尤其是男女之间的性器官的差异。
如果仔细回想我们就会发现在小时候小女生会把厚厚的衣物塞进肚子里,装作怀孕;而小男生则可能会私下相互比较谁尿的更远;他们会讨论为何男生和女生上厕所的方式不一样。如果家长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很可耻,并且严厉的苛责孩子,那么就有可能对孩子认识性心理的发展造成影响。
家长在这个阶段的处理方式对孩子能否顺利度过这个新阶段非常重要,下一期我们接着探讨家长的处理方式。
【栖止木心理】由心理咨询师带你平复内心冲突,释放精神自由。首次倾诉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