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不要紧张,我不是想不开,也没有自杀的意图。只是最近,我越来越多的关注死亡,关注死亡这件事。
可能是经历了3年的新冠疫情有太多的人离去,可能是我人到中年,面对着和父母终将来临的离别,还要身边的朋友熟人的相继离去。。。
死亡不再是一件距离我很遥远的事情,我不得不想到它。
前不久我参与采集员工的心理健康体检问卷,我发现,在“你是否想到有关死亡的事?”这个问题下方,绝大多数的人勾选了“是”,部分人是偶尔想到,部分人是经常想到。
你呢?有想过死亡吗?
当我发现原来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会想到死亡,很多人在某个地方在某个时刻也想过这个问题。当发现不是我一个人如此时,这本身就让人感觉放松。你是正常的,大家其实都一样。
很多人在试着探索、体验死亡。我在网上看到上海有家死亡体验馆,通过一些殡葬仪式以及心理暗示,让人感觉自己仿佛死亡了一样。听说很多人排队去体验,收费还不便宜,二万多一次。
前不久,我做了一个30天的死亡练习。简单的说,就是用将死之人的心态生活,看看会发生什么。。每天倒计时,告诉自己我还剩29天,28天,20天,,,15天,,5天,,2天,1天。
这个练习转化了我和我的亲密关系。
当我发现时间不多了,首先想到的是我要和这个世界好好的告别。
我决定对于想见的人就去见,想感谢的人就去感谢,想道歉的人就去道歉。想做的事就赶快去做。
想到一个案主,她的外婆患抑郁症自杀了,这对她的触动很大,一直宅家里的她告诉我,她把放了几年的房子新装修了,而且和朋友一起投资开了一家美甲店,因为她对美甲特别有兴趣,也想做生意。在死亡的推动下,她走出了舒适圈,做了她想做却一直拖延的事情。
我过年回家,面对家人亲戚朋友,想到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和他见面,心里有了很多的珍惜,离开的时候,我挨个的和他们拥抱。
原来他们如此的可爱,第一次感觉这么亲近。在以前内敛的我从不会这么主动表露感情,捂住隐藏住对于我才是安全的。
我跟有心结的多年好友真诚的道歉,谢谢她陪伴我走过青春岁月,温暖丰富了我的人生。其实内疚遗憾一直存在心里,直到现在才面对,真诚的道歉后,我感觉心里那些遗憾没有了,只剩下爱。
我每天醒来问自己:在我的生命里,对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最初几天我很着急,因为我发现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金钱吗?是爱情吗?是家人吗?是工作?是健康?是成长?是美丽的形象?但我发现很多东西变得不再重要了。
面子、形象不再重要,我跟女儿坦诚的分享我的人生经历,我的灰暗的青春期还有学业的遗憾,毕业后我做过哪些工作,我的迷茫和追寻,直到中年才找到热爱的事情。我觉得这比跟她讲道理可能更有意义。
有没有人爱我,是否是一个人生活不再重要。在这之前,我的婚姻已经陷入倦怠,充满沮丧和疲惫,夹杂着互相攻击,甚至一度想要放弃。
死亡来临前,我终于厌倦了权力斗争厌倦了互相伤害,我放弃了想从伴侣那里得到重要性、归属感的期望。
我回忆起最初相爱时,两个人一无所有却又快乐甜蜜的时光。而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爱却不见了。我哭了……我决定不管婚姻是否存续,即使我们分手,我也要好好的对待他,和平的相处,不再给他新的伤害。
我不再把他视为“我的老公”,而是把他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发现我对他少了好多“理所应该”,多了好多的欣赏感恩和爱。
就这样,在我放掉对伴侣的期望以后,爱又再一次复活了。真的很奇妙,关系好像也经历了一次死亡和重生。我感觉我们的心从未像现在这么亲近过。
有时候我开车,遇到火冒三丈的时候,脑袋里会突然蹦出来一句话“我快死了”。它就好像一个提醒,提醒我什么是真正重要的,让我更清晰更轻松,更生动更鲜活的活着。
昨天我开车送女儿上学,回来准备去菜场买菜。结果走错了路上了高架,开出了好远。我发现快到森林公园了,心想难道是我潜意识想去看梅花吗?呵呵(前一天老公在电话里说梅山的花开了,让我去看。)
于是我去了森林公园徒步,下着小雨,路过湿地公园,池塘里有一大片枯萎的荷叶,我在想它死了吗?
那新长出来的荷叶是同一个生命,还是另一个生命?死亡和新生,是一前一后,还是同一个过程,在同步发生着?我眼睛看到的是断折、低垂的残荷,我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它的下面,正在发生着什么?是否种子在破壳而出,新的荷花荷叶正在成型?
会不会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延续。死和生不是分开的两件事,我们每天在忙着生,也同时在忙着死。
我记起卡卡手里举起的两只纵向排列的铅笔,面向我们的是排在前面那只,“死亡就在每一件东西的背后,在我的身后”卡卡指着后面那只铅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