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一个选择了高风险、高回报的人在健康出问题以后应该愿赌服输——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很可能还是这样选。
感想:风险和回报成正比,亘古不变。
笔记:这种强调方法简便易行的励志书一看就不可能有什么学术价值,而且还暗示读者贪婪而又懒惰
感想: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交换,有些阶段是无法跨越的,或许有些方法可以加快我们的效率,但是从100小时,变成一小时也太夸张了,特别是那些需要长时间磨练的技能。
笔记:真正能左右学习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
感想:自控力,自我控制的能力。
笔记:研究者普遍认为,排除智力因素,不管你心目中的成功是个人成就、家庭幸福还是人际关系,最能决定成功的只有自控。
感想:要刻意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
笔记:然而实验表明,意志力其实是一种生理机能。它就好像人的肌肉一样每次使用都需要消耗能量,而且用多了会疲惫。
感想: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定时休息,不要让自己处在疲惫的时候。
笔记: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你用在这里就没法用在那里。
感想:所以要想办法减少消耗,回复时间。
笔记: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做选择会消耗意志力。
感想:尽量少做不必要的选择。
笔记:除了好习惯可以减少意志力消耗,作者提到另一个重要的自控手段是自我监视。
感想:记录,让自己正视自己。
笔记:也许一个人最后的成就,不是练习加天赋,而是练习乘以天赋,一项是零最后结果就是零。
感想:练习很重要,找到自己的天赋,会事半功倍。
笔记:真正提升我们水平的不是文化,不是艺术,不是哲学,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练习。
感想: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笔记: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感想:练习,不是重复自己做的好的事,而是做自己做不好的事,直至把它们练好
笔记: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
感想:要把自己放在学习区中。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笔记:脱离舒适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甚至是一种修炼。
感想:脱离舒适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笔记:所以,世界上有一帮人,他们一天不进步就难受。
感想:一天不进步不至于,一段时间发现没进步的确会很恐慌,感觉白活了。
笔记: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下棋用的定式,编程用的固定算法,这些都是套路。
感想:套路,就是被广泛证明过的方法。
笔记:人的技能,取决于这两种工作记忆。专家做的事情,就是使用有限的短期工作记忆,去调动自己几乎无限的长期工作记忆。而刻意练习,就是在大脑中建立长期工作记忆的过程
感想:长期记忆里的东西越多,能力才能越大,而长期记忆不是看一看就能储存进去,他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