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作为信息加工的儿童
本章共共分为
第一节心理活动的模型
第二节思维的本质
第三节组织能力
第四节记忆
第五节对他人的思考
第一节 心理活动的模型
心理学家发现可以通过运用模型来了解心理活动,模型可以用来表示人类的特殊功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通过运用模型来了解心理活动的目的:
了解大脑如何接收信息;如何建立适当的联结;如何运用信息反馈来完成目标。
大脑是计算机吗?
我们可以认为大脑是一台高级计算机。
这个观点来自于认知的信息加工观点,观点将大脑的活动视为信息处理,通过感官接收信息,并以目标导向作为输出的结果。
认知可视为追踪信息的流向,以及辨别干扰过程的性质。
就像电脑分为2部分一样,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我们也将人类的认知分为结构和程序两部分。
结构可以视为认知系统的建筑单元,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程序可以认为是大脑运行的软件,可以分为控制(需要努力)和自动(不需要努力)。
大部分的认知发展是从控制类程序演变成自动程序的过程。
第二节 思维的本质
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相当于一般所讲的思维。
一般来说思维包括推理、使用符号、问题解决以及拟订计划等心理功能。
思维的重要性在于协助我们以一种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方式来处理环境中的信息。
我们通过在早期儿童身上找到思维过程的特性。
2.1 如何开始(通过4种方法研究儿童思维)
首先,我们说关系的是如何研究这些属于儿童私人的看不见的思维,如何去接触儿童的内心世界。当然,我们是无法确切听到或是看到这些,但是从儿童特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正在思维,而且可以猜测出他们的思维特性和内容。以下是一些
在儿童认知研究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1.会话分析:通过会话了解儿童如何思考
2.记录独白:分析经历总结经验
3.游戏方法:准确表达对某些事件的看法、情绪(儿童拥有丰富的想象世界,可以在游戏中展现出来。)
4.在实验情境中引发行为:在特定环境中模拟行为的发生
2.2 符号表征:语言、游戏和绘画
在思维的核心中,存在着以符号表征人、事物、经验的能力。信息加工观点将表征的能力视为人类认知的主要特征。
皮亚杰认为,从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跳跃到前运算阶段(2-6岁儿童期早期)是瞬间过程,代表着儿童内隐心理功能出现。他们可以将对象符号化,然后操作这些符号得到答案。
例:在游戏中,可以拿类似形状的东西来表示苹果。
接下来分享一个知识点:
符号表征:一种能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的能力,具体使用如下:
1. 表征是个人思维的工具:随个人的意愿而改变,不影响真实的对象。
2. 借助表征,我们可以不再局限于此时此刻,能依据过去的经验面对即将到来的事件。
3. 通过语言,表征能使对象更抽象化。例如玩具这个词。
4. 表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代表众多事物,真实的对象并无法限制它的意义。
5. 表征符号可以是私人的也可以是公共通用的,比如私人交流符号和公用SOS信号。
符号表征有许多形式,但是在儿童身上,一般常见的是以下3种。语言、游戏和绘画。
1.语言 :是截止目前最有效率、最常见的表征事物的方法
儿童初步开始用联想的方式来建立词和物的关系。早期的词汇集中在较具体的东西上:玩具、人等。能够用语言表示这些事物,使得儿童有能力去思考和沟通。
2.游戏 :当儿童掌握语言时,游戏的性质也开始改变。
假扮性游戏出现,代表着儿童从感觉运动阶段进入到前运算阶段。假扮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想象力大发展,让他们在想象中体会情感,提高认知和对社会的认识。比如做一些被禁止的事情,去学习面对不好的事情。同时,也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3.绘画 :用二维图画呈现三维事物 , 与真实的物品有某种相关性。
卢葵特是研究儿童绘画的早期学者。他的模型分:偶然的写实、失败的写实、智慧的写实和视觉的写实四个阶段。我们发现用绘画表现实物的能力常常按顺序逐渐出现。
第三节 组织能力
本节主要内容
遇到新的经验时会立刻将之与过去的经验相互联结来理解这个新经验。大脑会有一些架构来组织和安排新的经验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些新经验。
本节主要是探讨这种能力和概念形成、脚本构建的关系。
3.1 概念形成
一种用来呈现我们的世界的简单方式,将具有相同特性的东西集结起来形成的结果就是概念。概念是心理的范畴,它能将不同的东西以一个单位来思考。因此,动物这个概念可以将狗、苍蝇、象等放在一个类别中。
概念和语言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因为概念通常是用一些词来表示。然而,分类的能力甚至在儿童还不具有语言能力时就出现在他们身上。
3.2 脚本建构
脚本就是我们对于一些事件的心理表现。脚本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他们是由经常发生的、惯例的经验所组成的模型。
例如:3岁大的儿童已经可以用正确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5岁大的儿童会加入各种额外的选择(你可以要火腿汉堡或是吉士汉堡)。
第四节记忆
4.1 记忆的本质
记忆的本质:记忆如同储存库,我们或多或少的将我们的经验自动放入储存库中。
关于记忆系统的三个主要构架:
1.感觉记忆:非常短暂的保留外部刺激。
2.短时记忆:从感觉记忆处得到信息,保留信息的时间也有所限制。长时记忆:接收短时记3.忆库的信息,可保存数月或是数年之久。
4.2 记忆的发展
记忆发展的四个方面:
a.容量:如年幼儿童记忆不佳,可能是缺乏足够的记忆空间,随着年龄增加,重复使用字词,这方面会改善。与知识、策略、元记忆密切相关。
b.知识:已有知识所起到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年龄的作用。
c.策略:随着儿童长大,他们会使用策略来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
d.元记忆:指对自己的记忆如何动作、有哪些限制、什么情况下表现好,以及用什么方式来增强等有所了解。(个人有能力超脱自身的限制)
4.3 自传式记忆
自传式记忆是关于儿童个人的生活经历,是一种由过去发生的时间组成的情景以及,这些事件对儿童本身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会成为个人自我意识的主要部分。
由父母引导的关于过去的对话会成为儿童个人记忆能力发展的基础。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4 儿童作为目击者
儿童作为记忆的回忆者受到年龄影响、外界影响比较大,对其记忆表述准确性会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通过运用特别为他们设计的提问技巧,可以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获得有用的证词。
第五节 对于他人的思考
在儿童的生活里,其他人是最有趣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而毫不奇怪他们为何总是想要了解别人。他们很小的时候提的问题就体现出了这一点:
“爸爸为什么今天心情不好““约翰喜欢我吗““我的裤子撕破了,妈妈会怎么说我“。像成年人一样,孩子们也需要了解其他人,并且他们为此设定了描述人类的概念和解释他们的理论。那么,这些概念和理论与成年人使用的那一套相同吗?年幼孩子所处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一致的吗?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个与儿童用来描述其他人的方式有关,即回答“他是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是关于儿童尝试解释人类的行为,即关于“为什么他这么做“。
5.1描述他人
听听孩子们对认识的人的描述,很容易看出不同年龄的孩子观察他人的
能力和特征描述的词汇明显不同。
通过不同年龄段描述的变化,说明当孩子长大时,对他人的认识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的类型有:从外貌到内在特质、从一般到特别、从简单到特别、从笼统到区别、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社会为中心......
5.2 解释他人
儿童逐渐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特征不仅仅是表现在外部特征,也有内心世界。年龄大的儿童的心理理论要更复杂,在理解他人方面更有效。
本章小结
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方法就是分析处理信息处理模式。这个过程类似于计算机处理信息。
我们的思考依赖于将物体符号化的能力。对儿童来说,这一能力主要表现为:语言、游戏、绘画。
人类的记忆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组织,它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是简单的流优化过程。我们有四个方面的因素要考虑到:各种记忆结构能力的改变、儿童现有的知识基础、记忆的策略和儿童的元记忆。
同时呢,对儿童记忆方面了解的增加也表明儿童可以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对外部事物的理解,更能意识到他人的心理特征而不是集中在外部特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