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都在低头拉车,一直拉到每日里被琐事、小事,大事、难事、各种事所缠绕,苦不堪言。后来被逼无奈,寻求机制的转化。
转化的目的有几个:
1.期待把自己的做法传授下去,将实施起来很有成效的经验延续下去。
2.把自己服务了好久的客户,能够在我退出职业生涯的时候,还能够留在我们律师事务所的客户名单里。
3.让那些愿意从事这种模式的律师们,能够有一个平台,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4.有效延长自己的执业周期。在背水吃的时候,你能背的水,最终是有限的,你自己的体力是有限的。只有管道建立才能够有效缓解体力、精力、年龄的限制。
痛下决心,收集数据,总结规律,摸索方向,尝试转换机制。
机制转换之后,自己的工作模式改变了,工作内容改变了,我与其他律师、员工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以前的状态了。以前来的实习律师,基本每一个都要从填写委托手续开始,都要从订立最基本最简单的合同开始负担,令人抓狂的是,所有人应聘时都说自己可以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其实很多人都只是打字速度还可以而已。可能平时聊微信,聊QQ比较多,很多人连排版都是不懂的。至于打印机、传真机、投影仪等等怎么使用,那都是要一点点有人教才可以。
新人不断进来,每一个新人都需要教授,都需要辅导。如何从一个职场菜鸟快速成长,尽快适应我们高标准的工作,尽快了解我们的工作流程,尽快成为能为我们尊贵的客户排忧解难的优秀律师,就成为律所管理者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没有书面的流程、标准的时候,大家仅凭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一个文档排版结束了,它基本没有对错,只有美观与不美观。美观这事,有人认为这样是好看的,有人认为那样处理才漂亮,一个人就一个标准。你凭什么就说人家的排版不好看呢?于是,做出一个统一要求的、用行家的标准制作的文档,把行间距、页边距、字体字号等等做出统一规定,所有的人,统一按照这个标准做就好了。
就连排版这样的事情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么合同审查呢,客户的其他法律事务呢,对客户的态度呢?在这个过程中,渐次发现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如何把这些指导总结出来,让人有规矩可循,让这些指导能够重复、多次发挥作用?如何才能让所有人能够按照一套标准、一套程序与流程,做出统一格式的成品?
用做过的成功的情形、案例,把那些隐藏在成功操作过类似情形的经验,总结出当时的做法,这样做的原因,等等,让别人依样画葫芦。那就需要制定制度、流程、标准。这些流程、标准需要耗费时间去总结、归纳。正好在律师事务所机制转化后,我可以抽出时间来对以往的很多做法做做总结。
于是,就有了洋洋洒洒的各种制度、流程、标准。这个过程,是艰难的、痛苦的,总结自己怎么做事,比自己做事难多了。虽然难,但也还是坚持做了许多。
随着小伙伴们经验的增多,随着很多事情在他们操作的时候,也发现需要总结。他们也开始做出各种流程,制度等。这种从他们的实践中中总结出来的东西,他们在使用会更能适合他们的实际,更接地气。这种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方式,一方面展示了他们积极思考的成果,另一方面说明他们在动手之外,已经开始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