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欣赏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话:“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使命,要求学校始终盯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这个关键点与核心环节。可以说,由华南师大博导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理念,给了我们摇动、推动、唤醒的原生动力,是一把打开成功教育之门的金钥匙。
很早就结识了郭教授,当年温绍权局长主政梅州市教育局时,曾邀请郭教授座谈,我有幸作陪。郭教授侃侃而谈生本教育,说教书如北方人蒸老面馒头,要一口气蒸成,不能蒸会儿就揭开笼盖看看熟了没,反复几次,就会夹生,永远蒸不熟了。教学也如此,总是在不停地检测考试中,期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是很难的。他还说,师生关系如农人与小苗的关系,农人只是浇灌除草施肥,小苗有自我生长的本能,老师不能替代学生学习的本能。形象而生动的比喻,道出了一个浅显而又难解的问题,给人以深刻印象。
我到东中后,有更多机会了解郭教授,他不仅是东山中学1960届校友,大学毕业初还曾在学校任教,有着不一般的东山情结。罗传厚老校长多次提及他当年大学毕业来东中报到,是郭思乐老师在状元桥旁第一个迎接到他,鼓励他搞好业务,为母校早立新功。与郭教授接触多了,天长日久,感情自然深厚,便成良师益友。郭教授的儒雅、博学、思辨与智慧,确非常人能比。而他深厚的国学功底,更使往来变得诗情画意,回味无穷。借用古人总结的人际24种交情之四种,分享多年来与郭教授的诗意交往。
首先是忘年之交。他比我父亲小四岁,1989年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去苏联教育科学院时,我也进了一个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入学前几个月才被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一所抗战时由西迁的北京师大和北洋工学院合并而成的学校,被视作与北师大同根同源。10年后,1999年郭教授正式提出并推行生本教育思想,我还是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一个小文员。2013年当我走上东山中学校长这个小舞台时,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已是倍受注目,实验基地遍布内地28省(市、区),并影响到港澳台广大天地。我始终是他如影相随的学生,思想的追随者,学识的崇拜者。正如唐代诗人杜甫之句:"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年龄并未影响跟郭教授的深入交往。
二是君子之交。跟郭教授始终保持着一种事业上相互欣赏与全力支持的状态,见面、微信上的言谈,都离不开教育与学术研究。为在母校推进生本改革,郭教授一年中会多次往返穗梅间,指导年轻教师开展教改实验。他也关心我的客家研究,2016年初,我的《客家大迁徙》上下卷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听闻喜迅后,当日他在微信留言:“书已出版,人还年轻。好风吹送,暖暖青云。”寄语如海水拂过细沙,清沏,温柔,暖心。
我回赠曰:“一路有您,指点迷津。生本课型,应势大行。”
丙申春节,我一家人回乌鲁木齐团聚,与在广州家中过年的思乐教授遥祝节日快乐,郭教授吟咏诗作勉励我,《闻东山中学安国强校长又有新作》:
相逢陇右客,不知是作家。
文章纷沓至,美玉肯无华。
向长东山者,每多杰构也。
春风今又是,祝尔放新葩。
我也赋诗应和,《与郭思乐教授贺岁》:
吾梦起陇原,君学萌东山。
客都谋新篇,聚义梅为缘。
勤勉耕杏坛,生本映岭南。
共话千秋业,思想万代传。
郭教授随即在家中挥毫泼墨,将其诗连书三稿,我透过微信展示选出最喜欢的一稿,由先生寄往梅州。宿儒玉成,大师风格,一份难得的丙申厚礼。其中蕴含的肯定与鼓励,亲切、真挚、感人。我后来托人精心装裱,挂在办公室里,每当抬头仰望,便似看到先生的嘱托与殷切期望。
三是金玉之交。百度将其定义为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由此可知这种关系之价值主要体现在因为有郭教授的指导,使东山师生拥有了一流的教育理念与思想。这种无比金贵的价值正在东山园里蓬勃生长,快速增值。他曾自谦地说生本思想源自东山,着实使东中光辉顿生。2016年底我到上海华东师大参加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的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有一个课题是中学改进计划,由中心副主任沈玉顺教授主讲,他把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作为首选方案,推荐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希望大家能从郭教授的理念中汲取营养,启迪智慧,以引领学校改进行动,提高教学质量。足见生本教育理念已成当今引领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如今又反哺东山,真是东山之福。几年来的体会是:跟着教授做生本,学校从此大不同。
推进生本改革的最大价值最终要落到分数上,高考成绩当然是最好的丈量尺度。虽然不便说其必然,但完全可言其使然。2015年的东山高考成绩,承接了上一年“勇夺省状元、突破两大关、包揽市第一”好势头,继续爬坡越坎,基本实现“高端突破、坐八争九、全面超越”的目标,一本达到888人,一本率为41%,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859人,本科率为85.9%。郭教授听闻喜讯后,题诗致贺。诗曰:
今夜东山庆,来年更好看。
道随云欲合,心至石为穿。
素养花灿烂,品格月团圆。
育人得如此,与君把盏欢。
2016年,全体东山人上下同心,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勇攀珠峰、问鼎千人、久久为功”的高考目标任务,一本人数首破千人大关,达到1090人,一本率为55%,本科率为90.1%。捷报传来,万众欢腾。郭思乐教授遥闻佳讯,欣喜之余,挥毫泼墨,吟赋华章,记愉悦之情,咏生本之路,抒豪迈之志。其诗曰:
昨夜诗如海,人心信可知。
不唯分数好,更向素养驰。
大道行方始,鼎新会有期。
登临一舒啸,同在东山隅。
真是激情万丈,大气磅礴,感人肺腑。放榜第二天他还亲自由穗返梅,当面指导我们深入总结东山生本教改之路,研究学校未来发展之策。当晚,从郭教授手中接过亲书墨宝,这不仅是其书法的舒展与华彩,更多的是大师的嘱托与期待!
四是车笠之交。郭教授虽贵为博士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杰出教授,但却不嫌弃山区之贫寒,经常不辞辛劳前来指导,实属难能可贵。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清代郑板桥所言:"君有奇才我不贫",因借有郭教授之大智慧,我等便有了小富贵的自豪感,车笠之交由此而温暖和谐。他将一些重要活动安排在母校,并对母校活动及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的媒体关注,更有雪中送碳之美。
东山木棉红似火,春来梅江绿如蓝。2015年4月12-14日,春意盎然的东山园迎来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暨高中教育研讨会”的胜利召开。来自北京、河南、江西、福建、安徽以及省内的广州、深圳等地的生本教育专家、实验学校领导老师100多人齐聚东山,共襄教育改革发展盛举,分享生本改革经验。9月底,全国生本教育研讨会在河北召开,作为推行生本教育出好成绩的典型,郭教授对东山中学的探索多次肯定,姚勇文同志为大会作专题报告,引起大家共鸣。生本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又盛满希望的成功之路。
应东山中学校董会年会的邀请,2016年1月,郭思乐教授在深圳向东中校董们作了题为《走发展素养创造成绩的道路》的报告,为与会者开拓视野,为学校鼓劲加油。7月6日,广东生本中心网站发表《生本实验学校梅州市东山中学向全国著名中学坚实迈进》一文,指出:"今年是生本实验学校梅州市东山中学提出实施六大行动计划,推动学校新振兴,创建全国著名中学”战略目标的第三年。6月25日,2016年度高考放榜,东山中学再次以优异的成绩,向世人展示了其积极进取、勇攀高峰、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名校风范。"
2017年4月12日,广东生本网发布了我校钟思施老师的《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我们正走向胜利的彼岸-----生本教育高中语文课程再造用书使用有感》,郭教授加注的按语说:“东山中学是叶帅的母校,百年名校。在安国强校长的亲自关注下,学校生本教育的研究活动积极开展。本文写得很好,仔细记录了改革的过程及收获,大大坚定了我们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生本教育改革的信心,并从中折射出老牌名校的光芒,正所谓‘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顾炎武)'"。
针对我校语文老师在生本改革上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效,郭教授果断决定来我校举办“全国语文做生本提质量落实现场会”。5月4到6日,一场教学经验交流会如约而至,来自内蒙古、河北、四川、福建、广东等地的专家、教师共300余人,聚首东中,研讨生本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系统解决方案。
在“做生本、出素养、提质量”主题下,郭教授的讲座妙语连珠,叩人心弦,引人入胜。他提出语文生本教学的金标准是“阅读推进了没有?”进而推定课程形态是把课堂做到有根留空。为此坚持的课程路线是把语文技术分析转为语文实践。其中的课程慧根是字和篇,字是基础,篇是有意义的整体。从而得出的结论是语文要推进阅读,依靠阅读,发展阅读素养。他认为语文教学之小道是教言语形式,大道是不教言语形式。
东山中学为会议提供了鲜活的现场。钟思施、罗丹老师使用生本用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生动实践,解决了课程再造与教学重构的重大问题。学生们主导的东山大讲堂,精彩不断。山东桓台一中耿文超老师作《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一一浅淡课程与教学再造》讲座,生动实在,可操作性强,精彩报告自始至终渗透的是“素养好、何愁考”的理念。
6日当晚,会议结束回到广州的郭教授,仍觉意犹未尽,书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借其中“幽赏未已,高谈转清”之句,感而慨之,遂写下如下寄语,散于微信群中,与大家分享。
“今日从梅州回来,三天会议,梅州东山中学高一师生五个月改革发力,所上的课,使人直觉地感觉到素养好,不怕考,真了不起。会议宣示的是教育问题系统解决的方案,首先要解决阅读素养提高的问题。而阅读素养提升系统解决的方案,就在语文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再造。十八年来生本教育做到了,所以能出素养,提质量,既有耿文超团队高考的成绩在国内名列前茅,也有东山中学的钟思施老师五个月彻底的课程再造素养提高而不怕考的验证。有了事实和现场的证明,于是我们的高谈转淸。”
7日,郭教授又有感言发布,超然又实际,激情又理性,几被圈内刷爆。其言曰:
“东山中学高一高二的4名学生把自己的阅读在东山大讲堂演说。精彩非凡。语文素养上去了,浑身解数来了,一种豪迈的情怀产生了,这就是,我们用自己的才华,去迎接任何考试。把它放大了说,就是做好准备,迎接祖国的检验。再放大一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只管做好人,上天自有安排。到他年,考试的时候胸生妙竹,笔放莲花,才知道什么叫做素养教育。”
《诗意的交往》初稿圈发后,远在新西兰的郭教授故友梁耀森先生,钦服教授生本教育之盛事奇功,感叹之余,赋诗远播。其作云:
成纪水波诗意浓,生本教育颂丰功。
思乐大师圣賢传,实至名归万世存。
摇动千年师为本,生本海内外开花。
诗词可比陶李白,墨宝刚丽柳公杈。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愧当代一圣賢。
思乐教授即复梁耀森先生诗曰:
感恩诗记事,万里木琴声。
清越发幽响,妙觉得天真。
江河生本路,风雨故人情。
世俗亦多美,在乎日以新。
诗意的交往,视域在扩展,联络更方便,情感愈浓厚,一直到永远。
唐代诗人祖咏云:"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回顾与郭思乐教授的诗意交往,体现在了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有着过程的舒卷享受,有着未来的美好期许。一路走来,便是灵魂的涤荡,境界的提升,事业的发展。有此交情,以德为邻,作为晚生,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