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刻意练习这本书有感,现在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这本书还没有读完,也只读到一半的样子,在来到简书不久后,就看到过类似写读《刻意练习》这本书的内容的,还没有买到书,但是看书单就觉得看过书之后一定能有很多收获,甚至觉得书看过之后我就能提高我的各方面的能力,然并不是这样的,只是想象的太美好了。人在适应舒适区后,有时候不愿再去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闯一闯,也许害怕失败,但是不能脱离舒适区就不能有所提高,所有的技能进步都离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和好的导师。
拿过来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里面的内容根本不清楚在写的什么,与刻意练习到底有什么关联,一度都想放弃这本书,慢慢的试着慢下来,试着在书中寻找答案,开始的时候书中列举了很多的“天才”是怎么成功的,通过寻找各种各种的练习进行科学的研究,最终证明“天才”是训练的产物,如何进行有目的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如果不制订这样一个目标,就没有办法判断练习是不是成功了。这也是老师在教授钢琴学生练琴时要注意的问题,别总是瞎弹,或者说只是练习够1万小时,如果没有一个检测提高技能的机制,也是不可能取得很大进步的。
在读到这个老花眼的案例时,倒是让我开始重新认识这本书,或者说这种方法带来的神奇色彩让我信服,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和以色列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及视力研究人员进行的,科学家组织一组中年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老花眼,是由于眼睛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因为眼睛的晶状体失去了伸缩性,使得人们更难充分地聚焦,以观察微小的细节。他们中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佩戴老花镜才能阅读或者从事需要细致观察的工作。
研究人员让研究对象每周来实验室3次左右,连续3个月保持这样的频率,并且每次花30分钟来训练他们的视力,要求他们观察一张小小的图片,图片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很小,要观察图片,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还得付出巨大的精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对象学会了迅速而准确地辨别图片。到了3个月的训练结束时,研究对象能够阅读比他们在刚开始训练时小了60%的文字,而且,每位研究对象都改进了视力。此外,在训练之后,研究对象能够不戴眼镜读报了,这是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接受训练之前无法做到的。不但如此,他们读报的速度也比从前更快了。
所有的这些改进,并不是眼睛本身的变化造成的,眼睛还和从前一样,晶状体依然缺乏伸缩性,而且难以聚焦。只是训练教会了研究对象的大脑对视觉信息进行更好地处理,使研究对象能辨别更加细微的细节,不需要改善来自眼睛本身的不足。
走出舒适区开始训练才有可能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