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许多人感叹,现在的爱情,越来越“廉价”了。
可能聊几次天就定下关系;可能把“我爱你”挂在嘴边,心里却从没当回事……感情来得快,消散得更快。
或许也是因此,那些一生一世、矢志不渝的爱情,才更令人羡慕。
前些天,社长看了一个故事:
关于一位老人、一张寻人启事、一段令人揪心的徒步之旅……
1
“千方百计,我也要把她找回来”
2018年年初,甘肃72岁的王玉明,把老伴“弄丢了”。
那天,王玉明在卫生间洗脚,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伴阎宝霞,在家没见到他,就独自外出寻找。
没想到,她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过。
王玉明至今无法原谅自己:“我就是少说了一句话,我哪怕叫一声呢?”
王玉明与老伴成婚近50年。
1970年,新婚不到两个月,王玉明就去了前线,一走便是三年。
亲戚朋友来劝阎宝霞“别等了,人不一定能回来了”、“再找个好的好好过日子”……
阎宝霞不肯:“我死也要等他回来。”
好不容易等到丈夫回来,又是两地分居,只能靠书信互相关怀。
王玉明到现在还能背诵出当年写的信:“我们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亲爱的宝霞,你好,这些日子你还想我吗?”
1976年,王玉明去唐山探望阎宝霞,唐山大地震时,两人互为依靠。
结婚近十年,阎宝霞才跟着王玉明定居甘肃,结束了分离的时光。
可是,王玉明没能给阎宝霞什么好条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他觉得愧对妻子。
阎宝霞不这么想:“既然跟着你了,吃多大的苦我都不怕,只要我们两个在一起就行。”
为了生计,阎宝霞卖起了冰棍。
而她卖冰棍赚下的第一笔钱,王玉明小心翼翼珍藏至今。
经历过了人祸天灾,他们始终彼此相伴,一心一意。
后来,生活一点点好起来,可阎宝霞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
她走失后,一家人急急忙忙报了案,几经寻找无果,王玉明下定决心,自己去找。
正是大年初一,早就无心过年的王玉明,背着包就踏上了寻找妻子的路。
背包里,是数百张打印好的寻人启事、20管胶水、几个馍馍、一张塑料纸,一床薄被……
因为时间太久,有些地方的寻人启事碎了、看不清了,他就沿着那条路,重新贴一遍。
从甘肃徽县出发,19个月,徒步数千公里,走坏了6双鞋,他找遍了附近的乡镇和山沟。
馍馍充当早晚饭,塑料纸、薄被子就是“栖身之所”……
儿子心疼王玉明,劝他找个旅馆睡。
他不肯:“睡在那儿,看看有没有流浪的人。”
或许,就能遇到老伴。
一天没找到阎宝霞,他就一天都无法放下心里的担忧:
“晚上我到外边去睡,我还有被子,谁给她盖被子?
我饿了还有馍馍吃,她能吃什么呢……”
有时候累了,他就坐在路边,看着寻人启事上妻子的照片,跟她说话:
“要是有人发现你,我把房卖了,把钱给他感谢他。”
咬着干馍馍,他又重复了两遍:
“没有你,我要房干啥?没有你,我要房干啥……”
他早就别无所求,只希望妻子不要再走远了;
希望如果有好心人遇到妻子,给她一碗水,一点吃的;
他还会坚持下去:“只要我有一口气,我非要找到他,找到我死了为止。”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可是,本该相爱相伴到老的人,如今一个不知所踪,一个苦苦寻找。
怎么能不令人动容?
社长很少被“秀恩爱”的朋友们打动,却很容易因为这些相互搀扶、携手到老的爱情感动落泪。
“速食爱情”的时代,他们让我相信,长长久久的真情,是真的存在。
2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吃多了瓜,看惯了过山车式的婚姻,从一而终的爱情就变得格外珍贵。
李荣浩在《老伴》里唱:
有一天,春花秋月夏蝉冬雪,不会散去
有一天,一关上门一躺下来,不再离去
有一天,爱看的天爱踏的地,我爱着的你
陪我美丽地老去
许多平凡人生,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情,才令人艳羡。
广西一对年近九旬的夫妻,生活自理,相互照顾。
妻子对丈夫,就像对待孩子一样。
白天,骑上自己的三轮小车,带丈夫“兜风”。
丈夫馋嘴,她就拿一点钱出来,让他去买酒。
一边掏钱,一边不忘叮嘱:
“如果喝酒回来晚了,我饶不了你。”
充满幸福的“训斥”,背后都是爱情的味道。
重庆,两位七旬老人,妻子在12年前患了病,自此腿脚不便。
住在山中的老宅里,丈夫决定,自己修一条路,让妻子能够安全下山。
他卖了家中的好田,加上十几年卖柑橘的钱,凑出了修路的费用。
亲自下工,一点一点,将家门口这条道路修成。
他小心地扶着妻子,从山上,走到山下,妻子很激动:
“这条路修的好,走得舒服……”
老人表达爱的方式很笨拙:靠双手替爱人慢慢凿出一条路来。
没有一点“讨巧”的努力,才让这份朴实的爱更宝贵。
老人们不善言辞,却可以用数十年,写下最动人的“情书”。
陕西西安,一对75岁的夫妇,每天下午出来捡废品。
他们家中的情况并不算好——儿子找不到工作,老夫妇只能出来赚点钱,补贴家用。
妻子腿脚不便,无法长时间行走,丈夫用自制的平板车推着她,一点一点推到两公里外的市区。
慢慢走,不着急。
日子清贫,人却坦然。
丈夫说:“就一直推到我推不动为止。”
国外一位网友拍下了105岁爷爷,对着100岁奶奶的深情告白:
我爱你,我爱了你80年。
我想你,一直都在想你。
木心先生《从前慢》中写的: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天长地久”的爱,在他们身上,真实地发生着。
3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老年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迷路了,可以去找;分开了,还有团聚的机会。
生死之隔呢?
纪录片《生死时速·紧急救护120》中,有这样一位老人:
急诊室深夜接到了一通急救电话,说家里老人突然中风。
救护车火速赶到,询问后才得知老人的妻子前些日子离世了,家里人怕他伤心,故意隐瞒了一段时间。
得知真相时,老人无法接受,出现了头晕、口齿不清等状况。
“没了你,天仿佛也塌了下来。”
急救车上,老人仍然不断重复着:
“老太婆……哎哟,老太婆哟……”
入院后,老人的情况有所恢复,但他不肯住院治疗。
第二天是妻子入殓的日子,他坚持“我爬也要爬回去。”
“我已经陪你走过一生,怎么能错过最后一程?”
韩国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中,耄耋之年的夫妇,在一起生活了76年。
爷爷的爱,总是沉默无声。
奶奶像小孩子指着电视上的柿饼说想吃,转过头,爷爷就默默出门去买了。
奶奶去医院检查膝盖,她怕疼,嗔怪爷爷:“你应该像院长那样,对我说不疼别怕之类的话呀。”
爷爷仍旧不说话,只是伸出手,默默为她揉着膝盖。
后来,爷爷病重,奶奶知道他时日无多,一个人沉默着,为爷爷准备好了衣物。
她一遍遍小声念叨:
“一次都烧完了太重可怎么办,爷爷都分不清哪些是冬天的衣服,哪些是夏天的衣服。
他都分不清楚,我要给他整理好了才行。爷爷要先走了,我得为他收拾好才行。”
爷爷临走前的最后几个钟头,她待在他身边:
“如果能这样一起走,该多好。”
送别的时刻,她跪在墓前,一个人放声大哭:
“即使没有我,也要好好过,即使我不在,思念的时候要忍住,冷的时候要忍住啊……”
天人相隔的悲痛,活着的那个人,必须要学会承受。
一位老太太,去为过世的丈夫办理销户。
过程中,她平静如常。
手续办理完毕时,她再也支撑不住,抬起头,擦掉了眼泪。
有网友说,这是亲手抹去挚爱在人世间的痕迹。
怎么可能淡然处之?
四川农业大学的周开达院士,是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之一。
2000年,周院士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倒下,从此住院13年,妻子李恕仁一直照顾她。
周院士去世后,李恕仁的精神愈来愈差。
她记不得很多事,记不得她结婚的时间,记不得两个儿子的姓名。
唯一忘不了的,就是“周开达”三个字。
四川农业大学,周开达院士的铜像,伫立在图书馆前。
李恕仁每天都会在铜像前伫立许久。一边走,一边嘴里叨念:
周开达,周开达……
记者问为什么要来这里,她断断续续回答:
“里面,是自己人,天天没事就出来,自己说一下、看一下……”
“哪怕忘记全世界,我也依然会记得你。”
什么是爱情最好的模样,许多人用自己的一生给了我们答案:
可能是一张纸、一条路、一辆小板车、一座雕塑……
当青丝变成白发,最值得纪念的也不过如此。
如叶芝的《当你老了》:
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
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