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啊,他对我所讲的没有不高兴的。”
初读时觉得颜回好厉害,夫子说的他都能明白,一点儿疑问都没有。这就是真正的学霸呀!随后再读时体味夫子的这句话,可以感受到他对颜回深深的喜爱中带有一丝淡淡的遗憾。所谓教学相长,师生之间通过一问一答的学习过程使得双方得益。弟子获得新知,老师温故而知新。而颜回总是能领会夫子的意思,还能践行得很好。这样的学生固然是老师的骄傲,但总是缺少了些思想火花。
唐朝的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要做的除了教授知识技能,还要身体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启发学生思考,有质疑精神。对于弟子和老师《师说》中也有说明:‘’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让我想到读特立独行的猫的书《余生好贵,请勿浪费》中的一个观点,只要比自己强,就应该向他学习。上一门课程不应该总关注些没有用的,比如说老师好看吗?声音好听吗?普通话标准吗?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说话是不是啰唆?而且是关注是否有新收获,哪怕只是一个知识点的收获,都值得学。‘’
我自从升级为宝妈后,虽不好为人师,无奈总要担负起孩子学习启蒙的责任。即使自己并不擅长,为了孩子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且在我们大部分家长心目中,这些小家伙就像一张白纸。只能被动接受我们的图绘和灌输。直到有一次教小主认字的经历改变了我。
小主学习四五快读有一段日子了,有一天在跟她一起学习新课的时候她一直反复在读一句话。“飞来一只小黄鸟,落在门前的树上。”……
“小家伙,你复读机吗?快往下读啊!”
“妈妈,我在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妈妈,你看,他为什么不写'停'在门前的树上,而要用'落'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让我很意外,我反问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我不知道!但我觉得肯定有原因的。”
“那我们来想象一下是在看电影、飞来一只小黄鸟,'落'在门前树上。如果改成飞来一只小黄鸟,'停'在门前树上又是什么样的画面,你能感受到它们的不同吗?”
小家伙闭起眼睛想象起来,过一会儿她开心地跟我说“妈妈,我知道了,用'停'很突然,用'落'动作更美。”
我再一次被小家伙的话震惊了。“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真的是个超棒的回答,我太喜欢了!”
“妈妈,这个跟我学画画一样啊,老师说的画面感!汉字很神奇哦,居然也有画面感,太有趣了!妈妈,你平时写作业动作慢,也是因为在想用哪个字比较好吗?”
小家伙的话说得我老脸一红,我那是在搜肠刮肚好不好?
“妈妈,现在还没有到这个境界呢。不过有个古人也像你一样喜欢动脑筋,思考自己的诗用哪个字比较好,你想不想听听他的故事啊?”我顺势给她讲起了贾岛与韩愈的那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这件小主学习的小事使我很有感触,孩子虽小,汉字的学习上才刚刚起步,居然已经开始感悟汉字的语言之美了。前几日我还为她记不住字而发愁,今天又欣喜于她的思考和提问,并为她的话而汗颜。读了那么久的书,真的很少去停下来体味字里行间的细微差别所带来的美感。
所谓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一个薪火相承的过程。它并非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用星星之火启发心智,取其精华继尔发扬光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敏而好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学习的路上这样前行,学生和老师的身份随时变换着。古人诚不欺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