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的《孤独六讲》是去年6月份到小姨家玩开始看的,当时早上六点左右就起床了。在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我拿着Kindle坐在阳台边看第一章情欲孤独,看得我是昏昏欲睡呀,多少次告诉自己要清醒,还是想睡觉。早起看书,且看的是自己当时不理解的书,真的是催眠。早上起床就得干些振奋精神的事情,比方说背书。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这句在导语中出现,也是全文的总思路了。独,孤独者,天地之精髓的精神,与之相对话,是李白的对影成三人的意境了吧。若是能够在当下,摒除外在干扰而与天地对话,实在是难得了。
第一章 情欲孤独
首先来了解孤独和个人的关系:
生命里第一个暗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
冥想时,自己的思想会出走再回归。上周的一天晚上,心情差到极点,眼睛也干涩难受,好像有很多玻璃渣子硌着疼。实在没有了法子,只好找出微信里的小程序“小睡眠”,放了一首音乐,闭着眼睛,全身靠着墙,关了灯,让自己进入冥想的状态。从自己杂乱的思绪里,渐渐平静下来,没有找到走出困境的法子,但是当逐渐看清自己的一呼一吸,逐渐把精神压力转移到身体压力,自己出现了,就像是上面那段话所描述的,慌张不见了。这也不过是10分钟的事情。
有时你会发现,速度与深远似乎是冲突的。当你可以和自己对话,慢慢地储蓄一种情感,酝酿一种情感时,你便不再孤独;而当你不能这么做时,永远都在孤独的状态。你跑得愈快,孤独追得愈紧,你将不断找寻柏拉图寓言中的另外一半,却总是觉得不对,即使最后终于找到【对的】另外一半,也失去耐心,匆匆就走了。
自己内心的充沛,情感的趋满,对自己的热爱,会把别人慢慢驱除,进入变得很艰难。我时常想起前任,想起他的好,想起他的坏,我以为自己是念念不忘。近来总是会忘记他的长相和声音,但是还是喜欢想起他的感觉。这不单单是喜欢他这个人,这是自己的自我喜欢。我将他放在自己对爱情的幻想中,他成为我对爱情的期盼的一个象征,而不单单是个人。对其他可能性的存在,我逐渐排斥。这种情况好还是不好,姑且不下定义吧。
因为情欲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巨大的孤独感,如何理解和梳理?
我认为真正的情欲就是彻底了解自己的身体,包括所有的部位,从外表看得到的内脏器官,甚至分泌物,但不能先有结论。
了解自己,而后了解自己的孤独。
再来看看孤独的人都有什么表现:
当我们随着新闻媒体喧哗,对事件中的角色指指点点时,我们不是在聆听他人的心事,只是习惯不断地发言。
每个人都急着说话,每个人都没有把话讲完。
因为人们已经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里话丢出去,却无法和自己对谈。
蒋勋说了一个孤独的人:
鲁迅是一个极度孤独的人,孤独使他一直在逃避群体,所以我们看到他作为一个作家,文学家,最重要的是他要维持他的特立独行,维持他的孤独感,因为他成名了,影响了那么多的人。
蒋勋的这段话好像在说一个成名的人注定是孤独的人,他能够洞察人心是因为他维持了自己的孤独性,这好像也是一个悖论呀。他以自己的背离揭示了众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