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田螺,一名爱观察、勤思考的教师,也是一名成长型新手妈妈。今天说一说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一、习惯要从小培养
01孩子的阅读是从“听”开始的。
幼儿园时,可以由父母讲读故事,先培养孩子的兴趣。讲故事的时候最好是父母亲自讲,相较于阅读软件,父母的语言充满了感情,再配合肢体动作,会是很好的亲子活动。
到了小学,可以慢慢让孩子独立阅读,父母可以陪在一旁读自己的书。当然,也可以一家人“共读一本书”,在交流心得的时候也能起到相互支持鼓励的正向作用。
02每天固定阅读时间。
可以在睡前约定一个时间,早期15-30分钟,等孩子长大一些专注力可以更持久后,可以增加到一个小时左右。
03把握好阅读的关键期。
在阅读的关键期内阅读,事半功倍。
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
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
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
小学3~4年级,是孩子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10-14岁,则是阅读的第二个黄金期。
假如孩子利用好这两个黄金期,阅读过大量书目,一定会对他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帮助!
二、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的爱好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氛围影响的,假如家里没有书,父母也从来不读书,又怎能奢求培养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呢?
刘称莲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中写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
儿童是天生的模仿家。最喜欢、最容易、最经常模仿的便是和自己呆的时间最久的父母。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做生物研究的爸爸工作非常忙,回家还要阅读文献、写文章等。女儿为了能和爸爸在一起,每当爸爸在书房的时候,她便待在爸爸的身边看书。起初,她看的是一些简单的书,后来就开始翻阅爸爸读的专业书籍,以至于在上中学的时候,她已经读了大量生物方面的书籍。高二时,她在全国生物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所以如果我们想培养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必须自己先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三、打造一个阅读环境
01家中随处可见书本
欧阳修有“三上读书法”: 马上,枕上,厕上,讲究的就是触手可及,随时随地。
刚开始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时,我们可以布置一个“随处可见书”的家。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这本书中,作者是这样做的——“买很多有趣读物,随意地放在家里的许多地方,比如写字桌、床头、沙发、餐桌,甚至地板上也时不时地放一本书,目的就是让女儿注意到这些书。起初,小家伙熟视无睹,慢慢地她就开始在没事的时候翻那些散在各处的书了。到后来,女儿随手就会拿起一本书来读。”
生活在一个满是书的生活环境,喜爱阅读也会理所当然。
02家中设置“读书角”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这本书中,作者分享过自己朋友的做法——“她把电视机放在客卧里,她的先生需要看新闻的时候就去那里。她把客厅电视墙做成了书柜,上面几层放的是大人的书,下面几层是小孩子阅读的书。地上铺了一块大大的地毯,孩子可以很舒服地坐在地毯上看书。”
现实是,许多家庭不是没有读书的条件,而是父母没有读书的意识,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但很少有书,即使有也是课本。
当我们为孩子准备这样一个可以放松心灵的地方,当书柜取代电视机,入目皆是书籍,那么孩子喜欢看书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03多和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
家中藏书再多,也不太能超过书店,孩子发现喜爱书籍的比例更大。
在书店里,每个人都是喜欢阅读的“读者”,人们穿梭于书架摊位之间,挑选着心仪的书本,在这种飘着书香的文化氛围中,孩子很容易受到熏陶。
04不去打扰,使孩子能够专注阅读
不要在孩子专注读书的时候“嘘寒问暖”,一会儿送牛奶一会儿送水果,那样会打断孩子的思维,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四、挑选合适的书
01书要符合年龄特征
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小学低段孩子的逻辑需要依靠具体形象的支持,甚至要借助图形来解读抽象概念,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读图文并茂的图书,或者只有图片的漫画书。
02书要符合孩子兴趣
不要逼不要强制,要潜移默化地不把读书当惩罚或者奖励。带孩子去书店时,让孩子自由地选择,家长观察孩子的喜好。
最后,要注意的是,读书是一辈子的修行,短期孩子的阅读可能都不会有什么用,孩子大量阅读的效果可能会在初、高中才能明显体现出来。作为家长,切勿急功近利。
欢迎加我一起讨论教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