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拖延症”,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的问题,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克服呢?今天听了一个关于“拖延症”的音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大脑里往往会出现另一个不同的声音。这就使得我们很难坚持初心或者退而求其次。比如:你想养成写作的习惯,但是你今天没有输入,没有阅读、听课,也没有特别的生活感悟。你可能会觉得无从下笔,或者写出来也没任何价值,然后你就放弃了,一天不写也没什么。然后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开始有第二次、第三次……又比如:你这周要做一个企划案,截止日是周五。本来打算今天写的,可是没什么思绪,不想写。算了,我还是把某某某的邮件先回了吧!反正这也是工作,重要的事情一直拖,直到周五不能再拖了,才着急忙慌的赶出来,结果被驳回了。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说不定连完成都做不到
我们今天的第一个克服“拖延”的方法是:设定小关卡,完成后设置小奖励。用完成小目标激励自己,积累成就感,反复践行,变成微习惯从而摆脱“拖延”。
二、用想象力唤醒未来的自己。
拖延症来源于对未来的无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知道养生和理财的重要性,但是却很少有人做到。因为我们总活在现在,未来的日子是未知的。很多人都是等躺上病床,两手空空的时候才悔不当初。我们也不难发现身边的人,有的生一场大病就买保险了,或者就开始规律健身了。真正知行合一的人,少之又少。面对这种情况,相对行之有效的就是:用想象力来唤醒未来的自己。想象一下病入膏肓、身无分文、相对落魄的场景,或者体验一下化妆老二十岁的自己,你可能面对健身、保险或理财就不会再拖延了。
三、用行动让自己暖身,先完成后完美。
“ To build a house, you put one brick on Top of another”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盖完一栋房子,先开始一块一块砖头叠起来吧。
就好比写作,有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或者是觉得自己的内容没有内涵,就想拖延就想放弃。我自己曾经也一样,总觉得没有输入就无法输出,没有好的感悟就无法下笔,其实不然。“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真的想养成写作的习惯,不管好与不好,先写,哪怕是乱写,哪怕是流水账,告诉自己:第一句不是第一句,它只是一种暖身,写着写着可能灵感就来了。
四、TO-DO-LIST
第4个方法就是做to do list待办事项清单,但是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the rule of three三个规则。不管你列了多少项清单,从其中选出三项。①轻松的最容易完成的②关于未来的③今天必须完成和处理的。这样练习时间长了,能够让我们学会如何做选择和取舍。
五、用番茄钟让自己短时间专心。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番茄钟这个概念。我们的应用软件里面也有很多免费的APP有这个功能。大家也可以用手机自带的计时器。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反复三四次,工作的时间专心工作,休息的时间也安心休息。
今天的收获就这些,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