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忽然想以一个爱书人的身份,写一写自己的故事。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尤其喜欢读纸质的书,回想已经过去的前半生,好像从来没有感到过孤独和寂寞,我想可能是因为有书相伴吧。
对于书的热爱我想我应该感谢我已故的父亲,在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及其匮乏的年代,在那个没有课外书的日子里,是他让我从收音机里听了许多非常经典的作品。记得上初中时每天中午骑个很破很破的“大金鹿”来回十几里路,就为了回家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还记得当时的播讲者叫“李野墨”,后来从网上一查,才知道是一位大咖。收音机里不光能听书还能“听电影”,那时候叫广播剧,里面有解说,记得我听过《红高粱》、《人生》、《叶塞尼亚》等等。
作为一个生于七十年代的农村孩子,一直到高中,课外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直到上了大学,有图书馆,才真正实现了“读书自由”。
至于“买书自由”,那就是工作几年之后的事了。记得高考结束那天,二姐带我到书店让我挑了两本书,一本《红与黑》,一本《战地钟声》,我一直珍藏着,后来才发现是盗版的。高中和大学之间的那个暑假,我就是靠看这两本盗版书和从表弟那借来的《红楼梦》度过的。
大学时学校对面就是新华书城,书的定价都很高,而且不打折,记得当时看上了一套书,名字叫《南方有嘉木》,共三部,约七十多块钱,那可是我半月的生活费,所以只能“望书兴叹”了。工作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书城买书,可惜当时工资少的可怜,只能买三部里面的第一部,等到再去买的时候,已经找不到那套书了。许多年后终究是意难平,从某宝上买了剩下的两本,但封面的设计风格与以前的那本大相径庭,有时候望着摆在一起的三个风格迥异的书脊,心中不免会有些小小的遗憾。
网络时代,碎片化的信息铺天盖地,也曾沉迷其中,但纸质书给我带来那种踏实的感觉是电子信息所没有的。
书籍能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丰盈而润泽,无论人生遇到什么变故,内心深处总有一方净土在默默支持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