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认识李开复先生是从《做最好的自己》开始,他引领年青人积极向上,突破自我。从微软到谷歌,再到创新工场虽然我并不是很明白他所走的路径的真正原因,但是每一次跨越,每一个转身都给我们展示了全新面的李开复。
虽然也看到过网上对李开复先生的一些负面的评价,认为他只会吸引眼球,撩拨年青人的触角,所作只是无痛呻吟。我想任何一个人都有两面性,更或是每一个人他都会有不一样的被认可,因为社会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群体,所以我们在读书与学习过程中,应该看到的是一个人正面与积极的那部分,所谓取其精华应该就是指做好自己,多看看别人好的一面吧。
向死而生在知乎里有一条评论: 死在此在的先行存在中向此在揭示出了它的沉沦,同时按照无所关联性和不可越性,死让此在在沉沦的在世存在中脱离出来,而使之面对本己本真的能在——而能让此在从沉沦的在世中脱离出来本身就具有畏的特征,最后,这个此在,脱离了常人的思想和沉沦的此在(在世存在),就是那个畏着的(现身存在)、向着死亡的(先行存在)、自由的此在。(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里的自由概念,凭借稀薄的记忆,是从常人沉沦的存在中去按本质的存在。)我想如果能理解这个意义那你就能很好的开始读李开复先生的《向死而生》。
本书是以他在患癌过程中如何积极治疗病症的全部过程的一个复盘。语言很平实,也很亲切。如果你能用心去感受,会发现李开复先生对于人生价值重新的认识和曾经自己对成功定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他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说,生病这段时期,他重新整理自己过往人生,真实和自然,充满人情味。记得他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感悟:我常提醒自己“用宽容的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极大的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种种这样的困惑,但很少会有人会用宽容的心态来对待那些看似已经绝望的事情,这种极大的勇气正是我们古人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哲学理念。当一个人身处绝境无法自助时,就会祈求神灵和一切冥冥中有着无限能力的外在力量,其实,最后你会悟得所有一切因果皆在自身,我们正是一批在摸爬滚打中成长的个体,在冷暖自知时刻更应该提醒自己,我想开复先生正式是用他悟得的忏悔录来告诫我们人生重要的是保持一份“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平静与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