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写作的土壤

生活是写作的土壤

—— 读王君老师《天生我材会写作》有感

刚开始教语文,喜也作文课,愁也作文课。喜的是只要上作文课,只布置作文题目,简单说一下要求,这样就全交给学生了,我在课上优哉游哉。愁的是课后批作文,学生内容老掉牙,一个缝扣子的故事,可以从初一写到初三,批得我昏昏欲睡。也曾试图通过对学生优秀作文的点评,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效果微乎其微,也就作罢。

来到涑水,也坚持让学生写了一年的周记,还有家长反映,说很喜欢学生写的短文,她说自己问过其他学校,只有咱们涑水让学生坚持微写作,觉得做得很好。只是在初二,好多学生对周记应付差事,我也不知道怎样指导,就半途而废了。

最近我借了文芳的书:王君老师的《天生我材会写作》这本书,爱不释手,一鼓作气,两个星期看完了。

反思自己的工作,除了个人语文素养不够,更少了理念的加持和方法的指导。

一开始,上读写联动课时,我挺激动的。一般先出示例文,从中学到技巧方法,在比较阅读中理解或区分技巧的作用,然后再给出情境,利用所学的方法技巧写作。按说,给学生指明了路径或提供了支架,学生应该会写了。但出来的很多东西,还是编的居多。

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我有点本末倒置了。学生是不知道写什么,我们一直教他们怎么写,有什么用呢。

“不要去教写作,而要去唤醒写作的热情”“写法就是活法”“不要一开始就把‘写得好’”作为写作目的,而要把“写得出,写的真”作为目的。“写作无难事,只要真小新”“真人真事真感情,大情大气大文章”等等王君老师的这些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生活是写作的土壤,写作是生活的馈赠。

书中没有长篇大论的讲解写作技巧,但却让我醍醐灌顶、无地自容。

映入眼帘的第一个词语是“打假”。王君老师严厉批评学生作文中的各种空话、废话和套话,鼓励学生抒写真实的情景,表达真实的情感,让学生的才气和灵气自由地绽放。仔细读来,发现我好像才是教学生“造假”的罪魁祸首。“模板式的写作思路”、“考前背诵范文”、“三段论”改成“五段论”……这不都是我干的“好事”吗?最终学生写出的是和生活脱节的虚假空洞的应试文章。这样的训练,导致孩子们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细节和生命现象怦然心动的能力了。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太多不真诚的东西。那么作文到底该怎么教呢?

我读到了第二个关键词—“真诚”。王君老师说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真诚地写,真诚地活。无论学生写出怎样的文字,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是灰暗的东西,也应该尊重。学生不担忧内容不好,不惧怕字数不够。教师、家长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写作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真诚。让孩子们觉得写作不是为了迎合老师,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是自由地写,放松地表达。他们放肆地抒写生命原本的姿态,享受文字带来的温情。通过随笔写作制度、点评制度、赏析制度、发表制度的支撑,大部分同学肯定是得到了激发和鼓励。他们写下的,是自己的生活与生命,通过写作更懂得了生活,更具有感受生活乐趣的能力。

王君老师说她的作文教学价值观核心之核心是经由写作,让孩子们爱上他们自己。这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啊。她的课是生活的课,她的文是生命的文。生活是写作的土壤。

相信一切美好即将发生,一切美好正在发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创 文学/问我归何处 土壤是万物之本,它撑起高楼林立,托起千仞长山,任百川随意游走,滋养树苍花红。而生活就如习作...
    问我归何处阅读 2,105评论 24 100
  • 原创 文/问我归何处 土壤是万物之本,它撑起高楼林立,托起千仞长山,任百川随意游走,滋养树苍花红。而生活就如习作的...
    问我归何处阅读 1,073评论 4 50
  • 作文教学是我工作两年以来的一个短板,虽然我已经给学生上过一次作文选修课,但是对那些基本技巧的落实和学生真正的掌握度...
    DreamLucia阅读 2,816评论 0 4
  • 先来说说我的写作之旅吧! 一:写作缘由: 网络的兴起,给写作爱好者提供了便利,当时在QQ上认识的朋友中,来自洛阳的...
    松竹友阅读 1,413评论 14 14
  • 写作是一条源于生活的河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把写作当成记录生命轨迹的方式,让学生在写作...
    实实在在教语文阅读 1,88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