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能够罗列出书中很多能言善辩的角色,当然也能够对他们的精彩表现如数家珍。但是,今天我就想和各位聊一聊这位张辽的沟通技巧。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张辽就是一员猛将,除了斗勇争狠,攻城略地外几乎一无是处。就算他能说会道,充其量也就是个说话得体罢了,至于说他是沟通高手,未免也太有点捧杀的成分。
既然笔者这样认为,就有我的理由与根据。下面就听我简单与各位聊一聊。
大家看过《三国演义》,一定还记得“关羽战败土山约三事”的桥段。这个故事的过程我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但是,其中的细节我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
张辽在劝关羽投降的时候,没有直接了当地劝,而是告诉关羽如果他继续抵抗,战死沙场其罪有三。这样一来,首先让关羽产生疑虑,让关羽对他的话产生了兴趣,希望他把话说清楚说下去。
接着,张辽告诉他如果现在战死,第一会有失桃园三结义的誓盟,让刘备,张飞无法继续活下去,有悖情义;第二会有失刘备所托,让别人认为你关羽不不可靠,有悖道义;第三会有失自己承诺,会让江湖人耻笑他只有匹夫之勇,有悖信义。
我们看到,张辽这三个罪责可谓句句带刀,字字见血,让关羽觉得自己承受不起。因此,关羽立刻话锋一转,提出了三个条件,称如若三个条件都能答应,即可投降。当然,通过张辽的斡旋,最终关羽还是暂且投降了曹操,毕竟这无论对于关羽和曹操来讲,姑且还都算是一个权宜之计。
故事回顾完毕,我们现在聊聊正事。之所以张辽这么说,就是因为张辽摸准了关羽的心脉,知道关羽最关注什么,关心什么,也知道用哪种方法可以让他放下武器。说到底,这就是我在标题上说的,张辽会沟通而且还是沟通高手。他不仅把握住了沟通对象的心理与脉门,知道哪些话沟通对象可以接受,哪些话沟通对象不可以接受。而且,张辽也不是传话筒,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努力与斡旋,让关羽暂且投降在曹操旗下。至于关羽加入曹营后的表现,我们以后再做分析。
如果非要把张辽的技巧核心说明白的话,那么简单来说,张辽劝降关羽就是给了关羽充足的面子。虽然他没有直接说,没有正面说,但是却从他的三个罪责发难中让人体会到了他的用心良苦。这也是我们现在人要去体会,琢磨,学习的地方。给面子不是说出来的,或者说是直接正向说出来的,而是内涵的,有的时候很可能还是反向的。
其实,说了刚才这样许多, 无外乎就是要提醒各位,无论是战场上的领兵作战的武将,还是谈判桌边的智谋军师,只要抓住了对方的心理,明白对方关注什么,关心什么,他们想通过沟通表达什么,就能够顺理成章地成为沟通高手。
当然,想做好一名沟通高手不只是刚才说的那些,还要注重对日常生活中不同人不同沟通方式,沟通心理的理解与把握。这也就是我们老话经常说的“听话听音儿”,其实是一个意思。而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践与摸索。至于很多朋友会拿出什么沟通技巧的书来,在这里我只想奉劝大家,书本上写的固然重要,也是真理,但是距离实际操作却一点作用都没有。因为中国人是活着的人。至于这一点,我们下一次有机会再去讲,为什么中国人才是活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