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兴趣爱好,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我们的生活因此更加丰富多彩,人亦因此更加有趣甚至熠熠生辉。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追梦的路上风雨兼程却也风光无限,梦想实现时心情愉悦、心潮澎湃、心花怒放!
2
我在读小学、中学时期就爱写作,那时候上作文课总是最享受、最荣耀的时光,作文也经常被老师在班上朗读甚至拿到其他班级去传阅。
记得我小学时写的第一篇作文是《挖山芋》,很幸运第一次写的就被老师在班级给朗读与点评了。不知那能不能算是“一炮打响”?
初中时写过一篇《通车了》,描写的是我家门前新龙(新丰至龙堤)公路建成后首次通车的场景。文中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物刻画比较传神,大致是老年人感慨万千、青年人奔走相告及孩子们欢呼雀跃等等,用行话说应该就是画面感较强。
高中时有一次参加作文竞赛,当时流行看图作文,是幅秋收丰收图。我没拟提纲直接动笔,生长在农村且常常干农活的我感觉很有话说且说得顺畅,结果没出意外得了个二等奖。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篇写《母亲》的作文,为强化情节复杂程度、提高“难度系数”,我虚构了父亲在特殊年代受迫害、母亲艰辛却坚韧地带着我们姐弟几个成长的故事。当时语文老师是一位年近六旬、头发花白的海门人,他用带着海门口音(那时候我以为是上海话)的普通话在课堂上朗读我的作文。读到要紧处,老师眉头紧锁,语速缓慢,语气凝重,而且声音越来越低,过程中还将眼镜摘下来……我在座位上听得心酸又忐忑,心情和作文一样复杂,说不清是进入了自己文中的角色还是因为虚构情节而感觉紧张与惭愧。
后来读了财经大专并从事财政、财务工作若干年,虽然偶尔也写点散文、小小说之类并在报刊发表,但一直没当那么回事。
3
2016年是个转折点。
盐城市实施“五个一工程”,其中有个“一桶水”工程,我受地方委派去扬州宝应大运河边氾水小镇牵头引水工程第一小组的工作。
运河文化、古镇风情,很快让我有了新的触动。在轰轰烈烈引水工作之余,我的创作激情一如泉涌,近一年时间写出了三十余篇情系水源地以及家乡的散文、随笔。有不少篇为读者所熟悉和喜爱,其中《水乡荷塘》《稻花香里》《这醉人的秋》《遇上你是我的缘》、《为有源头活水来》等被《扬子晚报》、《江苏政协》、《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以及《宝应作家》等报纸杂志与平台刊载。
当然,由于工作较为繁忙,加上对文学领域并不熟悉,投稿是比较少的。
当时我们当地一个文学公众平台《人民作家》将我的文章安排在《名家专栏》,并连续刊发二十篇。那个时期同在《名家专栏》刊发文章的有我区作协副主席、与著名作曲家印青两度合作的冯晓晴,中国作协会员、在《读者》《雨花》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120余万字的吴瑛,文章阅读量常常过万、特别受广大学生及家长欢迎的青年才女江兴林等等。
从此我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4
2018年4月的一天,时任《农民日报》编委、江苏记者站站长沈建华打电话给我,说他在《人民作家》公众号上看了我的散文《露天电影》,很是欣赏与喜欢,让我把电子文稿发过去,他将推荐给《农民日报》客户端,当时叫做“中国农业新闻网”。
我怀着无比激动又有点紧张的心情,迅速将文稿发了过去。同时心想,能有这等美事?《农民日报》可是中央主流媒体,其客户端“中国农业新闻网”也是我们农业农村领域最高层次的网站。文章要真能在这样的平台刊发,那可堪称美梦成真啊!
《露天电影》主要回忆、描述了我小时候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的场景。分了六个章节来表述:放电影前的准备与看电影前的等待,我们姐弟几个如何能获得父母同意去看电影,一次跑了10多公里去小镇看电影的经历,等待“跑片”竟然看了三遍“加映片”,看《洪湖赤卫队》看得泪流满面,动听的电影主题曲与插曲等等。六个章节,几乎将我小时候关于露天电影的记忆写全了。
文章在《人民作家》平台刊发后,受到广泛好评。文友“海边漫”评论说:“白幕布,晒谷场,观影的人群,兴高采烈的孩子,作者如数家珍,用质朴的文字展现了露天电影留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印迹”;读者“福音人家”留言:“露天电影,作者文字细腻,情景再现,勾儿时欢娱、显曾经童真!”
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沈编委通过微信发来了信息及链接,《露天电影》一字不差刊发在“中国农业新闻网”。哇!我太幸运、太幸福了!
一个梦,梦想成真!
5
因工作关系,时常走在乡村田埂上。当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的时候,麦田里的麦苗也快速生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麦苗分蘖、拔节,然后抽穗、扬花、灌浆,麦子逐渐成熟,麦田也从碧绿转为一种庄户人特别熟悉而喜欢的墨绿色。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初夏的暖风似魔术师一样,仿佛一夜之间将麦田变成一片金黄。面对蓝天白云下一波波翻涌的麦浪,人们轻轻吟唱起优美动听的《风吹麦浪》。
一直有个想法,在收割麦子的季节写一篇关于麦子的文章。原先打算围绕麦子生长、收割、烘干与储存等过程写出新时代“三农”新风貌。
于是,用手机在“QQ音乐”上将这首歌设置成单曲循环。说实话,自2013年春晚播出《风吹麦浪》以来,这首歌并没有特别吸引我,只是觉得旋律好听,歌词真的没能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现在,为了写好文章,我决定利用早晨跑步以及晚上睡觉前的时间多听,静下心来,努力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
听着、听着,时光仿佛倒回上世纪七十年代,麦田里的人们不仅有农民,还有知青,他们响应号召来到广阔天地;听着、听着,想起了过去父老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劳动、耕作,日子过得忙碌而艰辛;听着、听着,麦收时节农村孩子在老师带领下到麦田拾麦穗,休息时喝大麦茶、吃烧饼的画面浮现在眼前……于是,分不清麦苗与韭菜的知青、用青麦仁做的冷蒸、因脱粒引起冲突的父子、拾麦穗的师生以及被写小字报的知青老师等等,那些跟麦子、麦田相关的人和事逐渐清晰起来。
尚未动笔,内心已经被回忆、被故事所打动,当一些画面定格在脑海,眼眶不由湿润了。
利用一个星期天,在家里写了一整天时间。比较顺畅,几乎没有卡住的地方;很投入,有几个地方直写得泪眼朦胧,甚至有了灵魂出窍的感觉。
用“简书”软件编辑好,先发两三个微信小群。打算利用吃饭时间再校对一遍,最后发朋友圈。
关掉电脑,放下手机,人有一种晕乎乎的感觉,我知道这是写得太投入了。打开热水器,冲了个热水澡,把自己从情绪中抽出来。
最先在文章后面评论的是一位文友,“一口气读完,满满的惊艳。细腻生动的文字把读者带回那个虽然物质匮乏却阳光灿烂、充满希望的年代!麦苗与韭菜;形似蚕宝宝的冷蒸;醋茶与油饼;遭到无端责骂、满心委屈的弟弟……一个个画面像风吹麦浪一样传递着美好、成熟与收获以及生活偶尔的酸涩……”
一位文友私聊:“将《风吹麦浪》投给《雨花》吧!”并截图给我,简要介绍了期刊情况及投递方式等等。哈哈,哪敢!朋友的举动倒是挺暖人心,一下子感动了我。
我想,暂且放着,第二天晚上有空再修改吧。不让自己累着。
临睡前,通过微信跟《人民作家》平台骆圣宏总编打了声招呼,表明文章经修改后希望能在《人民作家》刊载的想法。感觉好久没在《人民作家》公众号上发文章了。
没料到,第二天上午上班后发现一位朋友已经在自己主办的微信平台上推出了这篇文章的上半部分,而且配上了诵读的音频。诚挚感谢朋友的支持!可我的计划却被打乱了,《人民作家》公众号上不了了。
那就推荐给另外几个比较熟悉的、不受限制的平台吧。重量级的《农民日报》新闻网,本市党报《盐阜大众报》客户端,还有本省的权威农村经济期刊《江苏农村经济》。如能上这三大载体中的一个或者更多,足矣!
晚上,跑步过程中感觉脑洞大开,索性在路边石头上坐下来,一口气将整篇文章修改结束并发给了几位主编或执行编辑。从石头上站起来时,发现身上冰凉冰凉的,原来外面气温较低,风也较大,可自己同样因太投入而丝毫未察觉。
幸运的是,次日上午文章便出现在《农民日报》新闻网。《农民日报》江苏记者站陈站长将文章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并附上推荐的理由:“文章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文笔细腻,耐读耐品,推荐一读!”
盐城市作协副主席、盐城市网络作协主席管老师告诉我:“这一组《风吹麦浪》的叙事写得朴素而传神,乡土味、人情味兼备。”
原大丰三中的盛校长通过微信深情地说:“文章仿佛带我回到从前,又闻到温馨的味道。佩服!”
当年我上初中就读的龙堤太兴联中的老师、后来学校的副校长杨老师在微信校友群中对我说“今天看你写(的)文章,我烧的肉都烧糊(了)”或许老师是幽默了一下,也许是为鼓励我。
一位过去在大丰下放过的知青的孩子跟我私聊:“美妙的情愫需要妙手来记载、匠心来讲述,给我们无穷回味和畅想。谢谢您!”
王老板是外地来大丰投资办企业的客商,他的留言就一句话:“我连续看了两遍!”
……
6月中旬的一天,《江苏农村经济》主编发来消息——“我们期刊不刊载文学作品,且至今没有先例。”我回答说:“没关系的,此前四年《江苏农村经济》每年都刊发了我写的通迅或者理论文章,今年下半年我再认真写一篇相关文章。”“要么这样,我将你的文稿打印出来,向厅领导请示一下,如果领导同意,我们尽快刊发。”主编的支持令我十分感动,“非常感谢厚爱!有这个想法,我已经满足了!”我是真心的。
仅仅过了一天,“领导同意了,我们《江苏农村经济》期刊将首次刊载文学作品,祝贺你!因为文章好,领导同意开先例,不简单!”主编发来信息。“我要将你的职务和姓名一起放在文章后面。其它文章作者我们都不公布职务的。”他接着说。
大约十天后,《江苏农村经济》第6期印发,《风吹麦浪》顺利推出。
一个梦,梦想成真。
6
2020年年初,一个意外,我摔断了右手的手掌骨。
第三天做了手术,因为骨头碎得厉害,不仅放了钢板、打了钢钉,还放置一小块人工骨头,便于将碎骨片拼起来。
手术后,裹着纱布的右手无法动作,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比如吃饭,得用左手,筷子换成了调羹;比如穿裤子,右手无法配合系皮带,就买了松紧带收腰的裤子穿;再比如穿鞋,原来穿的皮鞋都是系带的,现在右手不好使,就从鞋柜中找了一双旧布鞋来穿。还有洗澡、上厕所等等,均费劲了很多。
此后正逢过年,大年三十和年初一这一切当然也没能例外。
大家知道,2020年春节过后,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由于防控需要,大年初四也就是我手术后仅十多天就开始正式上班,和其他同志一起起早贪黑、全力投入到防疫战斗之中。
我们农口条线防控,乡镇养老院、菜市场、农村商超、垃圾中转站、浴室、理发店、游戏厅等公共场所,还有老百姓家前屋后保洁、重点人员居家隔离等等都是重点。此外,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等相关场所及人员防控同样是我们的工作范围。而我,就穿着一双旧布鞋,和同伴们一起走过了一镇又一镇、一村又一村、一户又一户……
这个过程,让我想起小时候直到初中毕业穿的鞋子都是母亲给做的布鞋,布鞋伴随着我长大成人。再看看鞋柜中的皮鞋,黑色的、棕色的,亚光的、漆皮的;高帮的、矮帮的……各个季节、各种场合所需几乎一应俱全。
然而,在受伤的骨头初愈之前,对我而言,一双旧布鞋才是我不能缺失更无法离开的。
于是,我深有感触地写下了《新鞋子,旧鞋子》。文章开头引用同名歌曲的歌词,那是我十分喜欢的:“新鞋子还没有缝好以前,先别急忙着把旧鞋子脱;旧鞋子还没有穿破以前,先别急忙着把新鞋穿上……”上高中时,由歌手程琳演唱的这首歌曲非常流行,很多人都会唱,我更曾经几乎曲不离口。
文章写好后,我用《美篇》软件编辑了一下,并发在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后来,看到市文联、共青团盐城市委、市银行业协会、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江苏银行杯“盐城小康故事”征文大赛的消息,我心想,在中华大地上不久将实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了,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新鞋子、旧鞋子都是过生活。
于是,我果断投了稿。
当评选结果揭晓时,见到《新鞋子,旧鞋子》获得一等奖,我的内心无比激动。这是我走出校门以后头一次参加文联主办的征文比赛,就获得了一等奖!
作为文学爱好者,自己的文章能够获奖肯定是梦寐以求的。
一个梦,梦想成真!
7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在多情的时代里真情的活着!
世界很大,
只有自己知道想要什么。
FM882音乐私享家,
一听如故,心有独钟!”
开车上班途中,我习惯打开电台,收听盐城广播88.2节目。
每当听到《音乐私享家》主持人赵彬的声音,我都会在心里夸赞——多么年轻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浑而不硬,柔而不娘,真的让人“一听如故,心有独钟!”
有时候会心生感慨:光阴似箭,岁月不居,我们都曾这么年轻过,我年轻时也曾喜欢朗诵,特别是汪国真、舒婷等诗人的诗歌。
听着,听着,我成了赵彬的粉丝。开车时经常打开电台收听《音乐私享家》,有时候也会跟随节奏,深情款款地道白:“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在多情的时代里真情的活着。世界很大,只有自己知道想要什么。”
慢慢地,慢慢地,一个想法在我心中滋长——我要写一篇文章,请赵彬用他这么年轻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以面对面谈话的语调诵读出来!啊!如果成功,这将是多么美妙的事!
如今,这个梦想已经成为现实。2022年1月10日《盐阜大众报》客户端“听见”栏目推出了我的文章《聚了、散了,都留下祝福吧》,音频由赵彬诵读。
那么,我是怎么找到赵彬的呢?”说出来就感觉一点也不复杂了。2017年以来连续几年,我和我们工作团队一起到盐城广播电台参加《政风热线》节目,负责牵头这块工作的张台长接待了我们。张台长不仅人长得漂亮、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为人非常谦和,丝毫没有低看我们县(区)工作人员,更没有带着优越感将来电台参加《政风热线》的我们当作应该挨训斥的人看待。
“我们W区长平时写散文,文章也经常被做成音频由平台推送。”有一次,我们工作团队的杨主任向张台长报告说:
“那下次由我们电台主播来诵读和制作吧,效果保准你们满意!”张台长认真告诉我们。
“哪敢登这等大雅之堂,我随便弄弄的,都是小县城的水平。”那时我是真心不敢想。
两、三年过去,我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内心也比过去自信了很多。而这次我的文章就是请张台长介绍给赵彬的。
一个梦,梦想成真!
8
2021年,在中央主流媒体《农民日报》新闻网刊载了《风吹麦浪》、《满城尽见红灯笼》、《家乡这片海》等三篇散文,在“湿地·盐城”征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盐城市党报《盐阜大众报》客户端“听见”栏目刊载了《生活是无意的》、《借一段苦难度自己》、《满园春意扑鼻香》、《最好人生是小满》、《“黄马褂”报告秋的消息》、《为霞尚满天》、《浓与淡以舒适为轴》等11篇文章。
同时,文章的诵读者(“听见”栏目文章的音频)我邀请了在盐城朗诵界颇有名气的“盐城中学女一号”孙老师、我区融媒体中心新闻主播“男一号”洪老师等等。
也许有人会问,你怎么认识这些“伯乐”或者说某个领域内名人的呢?同样是通过朋友介绍、活动碰见、网络遇上以及毛遂自荐等几种方式。
《易经》有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的事物总是会相互吸引。你若种下梧桐树,必然引得凤凰来;努力让自己发光发亮,对的人会迎光而来。
李嘉诚曾这样告诫过年轻人:“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时、足够优秀时,别花太多宝贵的时间去社交,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应多花点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多见见你的客户。”
你是什么样的人,自然会吸引什么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多学一样本事,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你是行路人,我也是行路人,一条漫长的路,两颗赤诚的心;只有行路人,最理解行路人……”
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在遇见旗鼓相当的同行者时,能底气十足地说句:你好!我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