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练,我get到的最大的一个点,在战士三式,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单腿平衡体式,以往的练习,更关注在怎样保持平衡。
头顶心和上方脚跟向两端延长,随着腿抬高,躯干降低,才能维持整个身体在一条水平线,保持不掉下来。
今天的练习,老师让我们更多关注腰部。从战一进入,身体向前倾45度,让骶骨远离腰椎,但是把上背部收进身体,胸腔向上拎,抬腿起的时候,仍然保持骶骨远离腰椎,坐骨去找向脚跟的感觉。下方腿先曲一点,膝内侧转向前,膝外侧向上提向髋外侧,慢慢把腿伸直。
这样做,后方腿很难抬高,一方面,骶骨远离腰椎这句口令,就让骨盆有一点后倾,骨盆后倾有利于伸髋,但是,我们的大多数人的髋关节都没有那么灵活,伸髋是受限的,何况还是单腿支撑中的上方腿。另一方面,上方腿抬高时,许多人都是用腰肌在做,通过把腰椎向前顶,使腿看上去抬得很高,但是,骶骨远离腰,就限制了腰椎不能再向前推,这时想抬腿就需要启动臀肌向上抓住,以及大腿前侧的股直肌向后推动的力量,把腿送高,由于大多数人的臀肌和大腿前侧都是没有力量的,所以,想把腿控住都已经很艰难了。第三点,还有一种方法是翻髋,使腿看上去也可以很高。但是有一句口令,下方腿膝外侧向上提向髋外侧,把腿伸直。这就把下方腿这边的髋外侧向上送的同时,另一侧的髋也会向下降,翻髋也就很难。
所以,仅仅依靠肌肉的力量,在髋伸又受限的情况下,抬腿就很难。
再来说下方腿,如果抬腿起的时候,腰椎向前推,骨盆是前倾的状态,腹股沟是挤压的状态,股骨头并不是在关节窝里,再想伸直腿的时候,很难把髋收进去,通常只能去顶膝盖向后。呈现的状态就是,膝超伸,大转子向外顶,塌腰的同时,侧腰挤压。
今天老师要求,骶骨远离腰椎,坐骨向下找膝窝,给腹股沟留出了空间,膝外侧收向髋外侧的时候,让股骨头插进髋臼窝里,感觉站高站直,骨盆是正正地压在腿上的。后方腿抬不高,会很累,但这是在正位的基础上的。
腿的根基,以及骨盆带的稳定做好以后,也要关注到上方躯干。如昨天所说一样,上背部收进身体,手臂向前平举,用的是背肌的力量,感觉是用手肋伸的手臂,而不是从肩膀,这样就不会让斜方肌代偿。通过背肌发力,胸腔向下巴方向伸展,同时与肋骨前侧向下向内收的力拮抗。因为后方腿要持续向上抬,所以,胸腔保持伸展,维持平衡,还要沉向地面。
手臂向远端伸展,又没有支撑,从头到脚力臂很长,整个身体的重量都靠下方一条腿在支撑,还是挺累的,所以一定要把背部激活,让它干活,承担一部分重量,才能尽量让其他位置不发生代偿。
整体来看,体式不同,但身体细节要做的控制都是相似的。上方腿的大腿前侧去向膝盖,腹股沟伸展,脚根内侧有力向远蹬,大腿内侧向上转,髋外侧向下降。这与战一的后方腿是一样的,骨盆与腰椎的关系,以及伸展胸腔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所以,万变不离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