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今天是收获的一天,充实的一天,感到有点亢奋,忘却了一天的疲劳,今天以双重的身份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领航教师暑期研究坊,本次研究坊以“课堂转型:深度学习的展开与迭代”为主题,聚焦深度学习与课堂转型,学科评价与单元设计、开展共同备课与课例研究等活动。
说到双重身份,是由于错过到现场学习的机会,和同事们集中在一块,通过网络进行直播学习,为了保障能够顺畅的观看直播,我作为直播终端的技术人员,竭尽全力的为大伙服务,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感到紧张,但是看到大伙通过我的操作观看直播,我感到很快乐,正如我们“学习共同体”中所提倡的,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位置,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最强的力量。
再者,我是本次学习的参与者,虽然接触“学习共同体”的时间不长,可我却深深的爱上了它,时代不断的进步,身边的种种现象都在发生变化,而我的课堂还是以前一样,停止不前,恰好,本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课堂转型:深度学习的展开与迭代”,为我指明了方向。
活动开始,就对“学习共同体”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它是一种“愿景”,是学生的互相学习,是教师的互相学习,更深层次的是社区与学校的互相学习。
说到学生的互相学习,让我有了一些想法,常规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合现在的孩童(个人主观想法,不对的地方,请指正),现在的孩子处于信息爆炸时期,未入学,就储备了许多同比于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听说过得知识量,如果说在课堂上还是和以前那样的话,课堂是失败,教育是滞后的,所以课堂需要转型。
一些高深的理论,不做评价,因为我不懂,不敢多言,就对我能理解的部分观点做个阐述,说到课堂,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他们的状态,决定着课堂效果,决定着知识的传递、发生是否顺利的进行。由于孩子在课堂上遇到困惑,无法得到解决,导致孩子失去了兴趣,从学习的兴趣点转向其他方向,出现了孩子在课堂中的“走神、分心”现象。这是需要我们教师要改变的地方,如何让课堂抓住孩子们的心?通过近期的学习及聆听今天的报告,我有所感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孩子的视角观察学习,注重孩子的想法,深度的分析孩子们的学习动机,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及时解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学习中的困惑,是某些知识点尚未及时理解,不断积累形成,解决学习困难,需要多方面的准备,课前的充分预习,才能跟上课堂中教师的速度,课堂中,作为教师,应该考虑用什么样方法,适宜的解决孩子的困惑,用孩子能接受、理解的语言进行交流,和孩子们处于一个平行的世界,让他们感受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为了促使孩子们投入真正的学习中去,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内需创设,注重课堂的核心内容,让知识真正的发生,这需要我们对他们的交流活动进行“倾听”,倾听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解决了孩子们的困惑,才是一节成功的课堂。
在课堂中,出现了学生互相教,老师不用教的现象,这不是学习共同体的初衷,教师的作用,是为孩子指导方向,抓住孩子的“关键事件”,加以疏导,用真实世界的情景解决问题。
在下午的破冰互动环节,我很兴奋,第一次参与这个活动,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6人参加了“真爱梦想”的梦想教师培训计划,在黄屯中学开展的,这一节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我还没有接触“学习共同体”理念,今天,再现当时场景,心中有所感悟,结合对学共体的理解,谈谈这个活动。
“破冰组队”,因为来自不同的区域,对彼此不甚了解,随机组建的小组,彼此之间进行自我介绍,用姓名传递的游戏进行互动,对本组成员进行介绍。这正是学共体课堂中的小组的组建,以便后来的协同学习。
“倾听练习”,“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倾听、串联、反刍”,这是常规活动的基本保障。
“小组LOGO起名、设计”,这个活动是对小组组建后的一个磨合,老师抛出这个问题后,每个小组都在进行交流,沟通。这种交流是平等的,自发的,因为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员,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点,为自己小组起一个好的名字,设计一个优秀的LOGO。20 分钟的时间,在这个活动中,每个人自发的承担了小组内的责任,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的。20分钟,是小组创造奇迹的时刻,“知识、惊喜”是在这“吵闹的交流中”产生的,现实课堂,是不是这样呢?结合我的课堂,不是,大多数是只有“吵闹的交流”,没有知识的惊喜。此刻,我反思自己,在我们的课堂中,是否真正的放手于孩子,是否真正给予他们探究的空间?
“展示LOGO”,这一环节,小组成员全部上台展示,注重了小组成员的存在,更加体现了“平等尊重”。
由于身具直播网络技术保障身份,学习过程不是很完整,或多或少的措施了精彩的地方,有些遗憾,现在慢慢的回忆今天的学习,还是收获不少的,最重要的知道了学共体课堂的愿景:倾听联系→平等尊重→协同学习→交响式课堂
时代在改变,课堂在改变,而你不变,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