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一直是充满神秘色彩的,比如很多人都曾好奇过为什么秦始皇兵马俑不全部发掘出来,难道是传说中的机关密布让发掘没有办法继续?到底有多少兵马俑仍深埋地底?秦始皇陵的核心到底在哪里?这些种种外行人的疑问,给了人们很多想像的空间,各种小说、电视、电影题材都以此为基础,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但实际上真实的答案没那么神秘和玄乎,而今天听这本书,就是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走近考古学研究。
考古发掘,在考古学的专业术语中,叫做“田野发掘”,也就是挖掘古人类留下的实物遗存。考古发掘,其实不是像人们想像中一样,只要知道了一个地方可能有古迹,就可以去进行考古发掘,实际上考古发掘需要严格遵守“能不挖就不挖”的基本原则。原因其实很简单,对发掘出的遗存如果缺乏相应的保护能力,盲目发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前面提到的兵马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兵马俑在刚被发掘的时候,大多其实是彩色的,但因为保护技术不成熟,出土后5分钟内,兵马俑的颜色就开始脱落,最终变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模样。因为这些“惨痛”教训,让世界各国考古学家都对考古发掘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做考古发掘?
一、配合大型建设工程进行考古发掘项目。如果要进行大型建设工程,政府会要求在建设区域内做考古勘探,以尽可能保证在开发前,对可能的历史遗存进行保护。
二、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非法盗墓,在这些可能对古遗存造成破坏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抢救性的发掘。
三、学术研究型的发掘。为研究一些特定的考古课题,考古学家会在保护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发掘。
考古发掘的过程与我们想像中不同,实际过程是缓慢而又艰辛的,科学的考古发掘,是用“刮地皮”的方式,几乎是一厘米一厘米的向下推进。而且考古发掘,其实很大概率遇到的都是普通遗迹,收获可能很小,所以考古学家必须为此磨炼出超出常人的耐心。
为了推理出古人的生活场景,考古学还分支出一门专门的学科叫“实验考古”。考古学家会尝试还原古人真实生活方式,比如真钻木取火,自己制作石器,记录下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以此来推断出古人类的生存状况。
历史学家最怕谁?历史学家最怕考古学家,因为历史学家研究是在修正历史细节,但考古学家的发现,却有可能颠覆历史。比如民国时,冯友兰和钱穆两位大师都认为,孔子的历史要早于老子,然而1993年发掘出的文物实证,推翻了这个历史。而这可能是考古学最充满魅力的地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