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是读完了,厚厚的一本书,再读花了我很长时间,可是读完以后再让我细想这本书给我的感想却是白茫茫的不知所云,第一次读完以后的那种对父亲把儿子放在心上深切教育的欣羡之情反而淡了,还有那些谆谆教导的字句及对傅雷所遭遇的感慨都没那么深了,我现在还要回过头来翻看自己所注的笔记,或者再读摘录的句子才能生出感想来,但是终究是少了点通读整本书的连贯性,看来下一次遇到厚书得分几次写下感想来,不然时间一长真得忘了。
再看那些话语,真的是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和思考的,若是有一位如此学识渊博而且肯悉心教导的长辈,我真是要笑开了花,从小长来,和家长的沟通真是太少太少,更不要说像这么走心的深度交流,这真是我心中一块放不下的石头,所以我现在非常的注重家庭教育,但是我自己都是不知道如何安然处事的又怎么去告诉下一辈临事的处理方式呢?
我太浅太薄,还不足够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抵抗外界的勇气,我还是被照顾的,我真的好想好想有个如傅雷一样的长辈告诉我怎么进行下一步,怎么培养出一个独立完善的个体。
这本书里真的是有太多可以给我引导的,只是怎么也化不到心里去,作为一个旁观者,是做不到真正能切身实地的深刻理解了的吧。
但是我很想了解傅敏的心境,编录家书看到爸爸对哥哥与对自己的不同,心里会不会有落差。我在傅雷给傅敏的仅两封中的其中一封信中注到:”与哥哥更像知己,与弟弟则多带教育,有父子之辈的隔阂在,弟弟这些年应该也是苦的。“
有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哥哥和学识渊博的父亲,自己较他们却天资平平,心中也会有委屈和无奈吧,不过还好有母亲的始终如一在,他也比哥哥更多了些平凡简单的快乐,我想就童年而言他一定是欢脱的多的。
有些时候我也在想,平平凡凡简简单单的做一个普通的女子,未尝没有比成功人士拥有更多的幸福呢?生活的打击是无穷无尽的,要细细琢磨,每一分、每一样都是苦的,只不过是苦的滋味和深浅不同,可是有苦就有甜,每一分每一样也都是甜的,只要能够笑得灿烂,是从心底底里溢出的绚烂,就是幸福的。
我们都应该要很满足一点,什么都没有的人反而最快乐,只要拥有着什么,就患得患失,或者想要的更多,是攀比,还是害怕了?被推着,被逼着往前走的我们,可不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不顾念别人的彼此之间,化身美丽的小花,有朝阳,夕露,薄脆湿冷的空气,潺潺的流水,雄伟的高山,与天地万物共存,爱恋着自然生灵。
可不可以不要用烟霾高楼阻绝开我们与幸福的距离。
其实很简单的,一束玫瑰花朵的芬芳,一掬青嫩欲滴的鲜草,一块香甜可口的草莓蛋糕,其实我们想要的很简单,是这个社会在奔跑奔跑,连带着我们也变得浮躁,那是属于另一个群体的生活,小小的平凡的我们,去追赶他们做什么。
只要吃好喝好,能游玩各地还能存下钱来养老就足够够了,但这也不是笔小数目,而且还是一笔不断消耗的数目。
不过钱嘛,比觅得真心容易多了。
“而萧然意远,旷达恬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只有从自然界中获得,你总不能否认吧?”
《傅雷家书》中其实有很多真理、道德、正义等修养我没有谈,因为我觉得我也只是泛泛空谈,未必真能做到,是一种美好的希冀,但是却是一段不小的距离。傅雷是心中有国的大家,家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要傅聪首要做人,再做钢琴家,再是艺术家,是不止为了自己,还要为这社会,“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唯“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义至上”。他们是胸襟宽广,在于一个“大”字,不仅在于小我。
这份格局太让我钦佩。
《傅雷家书》是终于落幕了,但对这本书我仍是的确模糊的,只念自己胸襟不够阔大,不能同为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