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三
选自《第2章 你还能变聪明吗?》P33
信念如何塑造成就
对自身优劣势的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制定的目标。如果我相信自己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学得不错,那么下决心成为一名工程师便是有道理的。如果我相信自己四肢不协调、动作缓慢,那么试图加入大学运动队可能就不太说得通。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影响着我们对事物可能性的认知—甚至还影响到我们的实际成就。
有趣的是,这不仅仅在于你是否认为自己已经拥有某种能力,而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可以获得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你认为某种智力(或个性、体魄)是既定的还是可塑的?一个人是固定在某种聪明程度上,还是能变得更聪明?心理学家把这些信念称作“间接理论”—也就是关于智力(或个性、道德观以及其他特征和品质)的个人信念。
什么使人聪明?如果你相信聪明度是天生的、遗传的,或是在幼年发育形成的,但成人后就差不多不变了,那么你是一个关于智力的“实体论”者。智力的“实体论”简单地说就是相信一个人的智力空间有限,没什么方式可以改变它(换言之,智力是个不变的实体)你或者聪明,或者不聪明。
反之,如果你相信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时间从经验和学习中得来,并且投入便能获得更多的话,你是个“渐进论”者。智力的“渐进论”是相信聪明度为可塑质量的理论——人们在任何人生时期都能变得更聪明。
毫不奇怪,实体论者会特别为证实自己的智力而做决定、选目标。通常他们都会避免太有挑战性的目标而选择安全选项。关于这点我可以根据切身经验发言—我直到读研究生以前一直是个顽固的实体论者。像很多人一样,我相信一个人在某些学科上很拿手是基因所致。也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我相信如果你需要在一件事上特别努力则说明你并不擅长此事,心理学家称之为“逆努力规则”——勤能补拙嘛。因此我曾经只会选择对我来说容易的课程——使我看上去并自我感觉聪明。
渐进论者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当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任何能力——是可以增长和发展的,你便不会把注意力过多集中于证明自己聪明上,反而会更注重培养自己的智力。挑战并不可怕——它是获取新技能的机会。犯错误不代表你笨,而是提供了更多帮助你学习的信息。我常常对我母亲成年后学会的诸多技能感到惊叹——那都是她小时候没有学过或没有被正规训练过的技能。我的母亲自学炭笔素描会缝制图案复杂而精致的被面,自己设计并制作服饰,还是个园艺大师。她自己给家具整修表面。她在自家外围建了一圈岩墙——用的都自己从房围中挖出的岩石。
「I,重述知识」(必选)
什么是实体论者?什么是渐进论者?两者在选择目标时有什么差异?
实体论者不相信成长,不相信人可以靠后天的努力和精进变得比原来更好。这类人群在选择目标时,只做自己能力和擅长的事情,不太能承受挑战,害怕失败,
实体论者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定目标,没有勇气或是足够的信念去接受挑战和新事物,换句话说就是怕失败。但是渐进论者不一样,目标对于他们来说,即使够不着,离得有点远,但是他们有勇气去尝试往前走,走得离目标更近一点。他们相信自己,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自己可以不断的进步。
「A1,激活经验」 (必选)
1)搜索你身边的实体论者和渐进论者,请用实例佐证。
2)请描述你自己的一次实体论者经历,和一次渐进论者经历。然后请思考,你大多数时候属于哪一种?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实体论者的选择?
拿我爸妈作个例子,我妈是个电脑白痴,快60岁的人通过和年轻朋友的接触,学会了如何使用键盘鼠标,在今年学会了用微信叫滴滴打车,用APP扫摩拜。她说虽然自己年级大了,但是只要慢慢学,就可以和年轻人一样。不能被时代淘汰。但是我爸,就是一个实体论者,我多次让他学微信,告诉他微信可以让生活更便捷,可以和家人朋友更多的接触,但是他不愿意尝试去学,认为手机能打电话就行,其实他不愿意学,就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学不会。
实体论者经历:
曾经我的其中一位领导主动要帮助我跟大区总监申请加工资和加职级,我没有主动去争取这件事,而是告诉我的领导:“我觉得加薪这件事还是算了,其它同事都没有加薪,为什么会给我加。那时的我觉得加薪这个目标离我非常遥远也不太可能。于是我放弃了这次机会。
渐进论者经历:
在一次面试失败后,我知道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不足,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短期的培训学习目标,参加培训社圈,积极主动去看相关领域的书籍,参加专业的认证课程。然后去结交这个领域比较优秀的老师和新朋友,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累积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成功的拿到了我心仪公司的OFFER.
因为个人不喜欢认输,但是因为年级越来越的缘故,现在做事情相比以前会有很多顾虑,不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不怕失败。现在更多情况下,会评估我目标的可行性和成本。会有点瞻前顾后,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还算是个渐进论者。、不过,在遇到自己不擅长,没有经历过的事情的时候,我的想法会成实体论者。这一点需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