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3.26

                                              读书笔记之《论语》3.26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三〈八佾〉》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集注】

        居上主于爱人,故以宽为本。为礼以敬为本,临丧以哀为本。既无其本,则以何者而观其所行之得失哉?

【钱穆】

        居上不宽:在上位,主于爱人,故以宽为本。

        为礼不敬:为,犹行。行礼以敬为本。

        临丧不哀:临丧,如临祭、临事之临,犹言居丧。

        何以观之:谓苟无其本,则无可以观其所行之得失。故居上不宽,则其教令施为不足观。为礼不敬,则其威仪进退之节不足观。临丧不哀,则其擗踊哭泣之数不足观。或说:本章三句连下,皆指在上位者,临丧当解作吊丧,兹不取。

[白话试译]

        先生说:“居上位,不能宽以待下,遇行礼时不能敬,临遭丧事,没有哀戚,我再把什么来看察他呢?”

【译文】

        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自译】

        孔丘先生说:“居于上位不能宽以待人,行使礼法不能恭敬认真,遇到丧事不能心怀哀戚,那我还能看他什么呢?。”

【感悟】

        从根本上说,儒家是以人治为出发点的。如此,就只能看居上者的德性了。其实,抛开性本善或性本恶不说,性本私大概勿需争辩。当体制放纵于私时,私欲自然膨胀,当体制约束于私时,私欲便会收敛。不管人治是不是未来的终极真理,但现实法治才是正道。本来私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连自己都不爱,还指望他爱别人什么。如果圣人之道最终沦为掩盖私欲的工具,那这样的工具不要也罢。

【后记】

        老子不尚贤,其言果中。看看多少红口白牙大谈着仁义道德。不知在梦里,这些训练有素的大嘴又会冒出怎样的鬼话。

                                                                                                           槐榆柳

                                                                                                     2017年1月27日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