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一直都挺好,只要躺下,几分钟以后便可进入梦乡。昨夜依然睡的很“饱”,6点20分左右自然醒来。继续闭目躺着,习惯先回忆几遍前一天晚上识记的内容,合理利用醒来时思路清晰的大脑。记忆力虽远不如以前,却依然想挑战将《大学》背诵下来,就这样每天三两句的积累着。
忆罢,便在循环播放着的《云水禅心》里,喊儿子起床,我们一起洗刷,再喝上一碗白开水。小时候,父亲起床以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打开录音机,大家伴着音乐开始起床洗刷,喝上一碗白开水。现在,和儿子的这种重复,使我打心里快乐!
6点45左右开始吃早餐,感谢公公每天不辞劳苦的为我们准备饭菜,还帮忙接送儿子。小孩子也被他陪伴的特别懂事,穿衣、洗刷、吃饭都能自己动手,还特别的热爱劳动。我和那人能够专心工作,没有任何后顾之忧。7点准时出门,儿子送来拥抱。
很喜欢这样一种状态:听着舒缓的曲子,迈着悠闲的步子,抬头看云,低头看景。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都是这种状态。近来,在听《追风的女儿》这首曲子。音量调到最大,仿佛大树和着曲调,抽出的叶子更密了;好像小草也做出了回应,将衣服染的更绿了;感觉花骨朵儿踩着轻快的乐点,纷纷绽满了枝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都是明媚的样子。
7.15签到,7.30开始和孩子们一起早读,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都喜欢站着读,双手捧着书,各自揣摩着语调的抑扬顿挫。前段时间,在读刘墉的《原谅我也是第一次为人子女》感触颇多。最近,早读的内容是安宁的《那些光阴里手绘的花朵》这本书。其实,将散文发出声音来读,别有一番滋味。另外,无形中还提高了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下了早读,拆封刚收到的样报。原来,之前写的小散文《一树一树桃花开》在教师报上发表。于我,真是个小惊喜。
上午,只有一节课,讲配套练习。品读“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时,有同学提到了宝玉对黛玉的用情至深。调皮的葛慧芳举手说:“我们大家对您也是用情至深啊!瞧,我们听的多认真啊!带我们去葬花吧!”于是,我们约好了待桃花盛开的时候,去操场的桃树下吹风诉心事。愉快的一节课,在孩子们各抒所见的辩论中结束。
平时,工作都比较忙。恰逢,那人在这边处理事情。于是,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吃了午饭。期间,还和儿子一起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忙碌中的小幸福,深刻。
下午,只有一节暮醒课,便呆在办公室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练习诗配画。讨论着,练练习着,欣赏着。期待,大家的基本功在明媚的春日里更上一层楼。
在2021年的愿望单里,希望每天都去爸妈家蹭饭。放学前,弟弟打来电话说,老爷子太搞笑了!第一眼把李焕英三个字,看成老妈的名字“李炳英”,毕竟是一字之差。他想看这部电影,可是电视要开通会员才可以。一直以来,就想带他去影院体验一下,总是因为时间上不统一而错过。他有时间的时候,我没有。我有时间的时候,他没有。那么,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电话接通了,果然,他想去看电影,还不忘提醒老妈也在这儿。
“瞧我,怎么把女一号给忘记啦?”我开着玩笑,试着调动对面的气氛。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父母像小孩子。这样的聊天,更自在温馨,我认为。
“二十多年没看电影了,看,闺女一会领着去看电影。”电话这头传来父亲喜悦的声音,紧着口哨也想起来了。
挂下电话,眼眶里发热。第一次,第一次带爸妈看电影,他们也是第一次进影院。父亲退休后,一直在老家“招呼”着地里的农活。用他的自己的话来说,劳动人民最光荣。
电影6.20分开始,我5.45分去接他们的时候,发现都已整理好了,可以随时出发。时间还早,就将车停在影院附近,先随便逛逛,感觉只要是陪着父母都是幸福的。
6点10分取票,我们在休息区聊天。“那么贵,下回可别再买了。”向来艰苦朴素的父亲无意中看到影票价格,便埋怨道。“哪是,我是网上买的,才一折,影票上写的都是原价。”为了让他心安,我撒着谎。内心里在想:为了您们,多少都值得!其实,这也是普天下的父母对儿女们的用心: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
爸妈坐在一起,我坐旁边。每逢搞笑的片段,都能够听到他们的笑声,爽朗的。感动时,我们都静静的掩盖着内心的翻涌。忽然,妈妈转身问我,还会跳皮筋吗?心里暖暖的,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活动呀!想想,我却不知道妈妈喜欢什么,甚至生日是什么时候都不知道。以后,多陪伴吧!电影结束以后,将爸妈送回家。沐浴着温馨浪漫的路灯,回到家中。此时,儿子已经洗刷完毕正准备睡觉呢!“妈妈,我要听拉布拉多警长。”“好嘞!”9点30分,我们躺在床上,一起听着精彩的故事进入梦乡。
在春天里,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