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理解《金刚经》之--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依法出生分

第八品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既非佛法。

通俗翻译

“须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将三个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此人所获的福德是否很多?”须菩提回答道:“相当多,世尊。”“原因何在?”“因为这种福德 是有相布施,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我说那人能获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个相,而非福德性。如还有人能理解我说的《金刚经》,用心修持,甚至反复念诵四句偈语等,给他人说法,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就会超过布施七宝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从我所讲的经中产生出来的。须菩提,所谓佛法,也就是没有佛法。”

词语备注

三千大千世界: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呢?经云:须弥山为中心,有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为大千世界。以三积千故,亦名三千大千世界。

七宝:《法华经》说七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

《无量寿经》说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

《阿弥陀经》说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

《般若经》说七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虎珀、珊瑚。”

诸经所说七宝,各有不同,总之,七宝就是我们最喜欢的。

什么叫“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呢?满就是充满的意思。那么,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这个数量太多了。这样多的宝贝“以用布施”。

此经:此经无相,亦名无字真经,亦名金刚佛性,亦名清净法身。

四句偈等:凡是开示金刚佛性的言说章句,皆属于金刚经四句偈。大乘经典,以及祖师们的开示,尽属金刚经四句偈。

我之愚见

首先,我先引用一下苏树华老师的《金刚经》讲义,来给大家看一下本品中的难点:

须菩提说,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所得到的福德,简直是太多了。为什么福德多呢?这是因为,这是福德相,而不是福德性,所以如来说福德多。福德相有生有灭,究竟不可得。福德性无生无灭,则无得无失。这个无得无失的福德性,就是佛所说的金刚经。如果有人受持金刚经,乃至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不但自己受持,还为他人说,这个福德简直是太殊胜了,远远胜过用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所得的福德。然而,用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若住在这个布施相上,住在这个福德相上,那依然还是落在生灭法里,不免生死轮回,不得究竟解脱。

为什么说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其福德更殊胜呢?这是因为,一切诸佛,及诸佛所说的法,皆从“此经”出。其实,一切万法,皆从“此经”出,世间万相,皆从“此经”出,乃至我们看到的有相佛,也从“此经”出,我们要想了脱生死,当受持此经。不受持“此经”而得成就者,无有是处。

跟大师比,我理解的就差点太远了,既然是我自己的一点愚见,那么我就发表一下我自己的一星半点的理解吧。

这里佛陀让须菩提仔细想一想,如果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进行布施,所获得的福德是否很多。然后须菩提进行了解释,其中提到了一句“即非福德性”,什么意思呢?这种福德 是有相布施,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有相布施,还记得第三品吗?其中有四相。是着相布施,并不是因为自身的智慧福德。

那么反过来,须菩提又说了,如果有另外一个人,能够理解我说的《金刚经》,用心修持,甚至反复念诵四句偈语等,给他人说法,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就会超过布施七宝的人。这里用到了类比,两种人进行了比较,为了突出“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这个人的福德之高,不惜与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进行布施的人进行类比。那么就从正面突出了修行佛法的崇高。

那么这里的“为他人说”,其实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我也在写着金刚经的通俗理解给大家看,其实也是一种非常积福德的事情,既然佛陀都说是大大的好事,我当然也乐于给大家分享,虽然自己分享的很差。但是我至少在做。

最后,佛陀说了,“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从我所讲的经中产生出来的。须菩提,所谓佛法,也就是没有佛法”。那么这里更是突出了金刚经的地位,是一切佛法的根源所在。“所谓佛法者。既非佛法”我的理解是: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诸位施主晚安,善哉善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刚经》别解文义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
    了了无诤阅读 2,714评论 0 9
  •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常修阅读 4,495评论 1 8
  • 这周读了《哈佛家训》除了对这座世界闻名的学府的涛涛景仰之情外,对它的轶事也很感兴趣。 哈佛大学 (Harvard ...
    Fwx烟雨倾城阅读 539评论 0 4
  • 【点亮人生】香知悦读第37本书《幸福的种子》20170203~Day1学而思(上:溯源) 《幸福的种子》对于我...
    点亮人生阅读 323评论 0 1
  • 人的一生短短数十载,活着究竟为了什么?钱?权?名?社会所赋予的主流价值观一直在引导着我们向物质社会看齐,精...
    多啦A梦888阅读 1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