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即答案,这一几乎耳熟能详的短句,包含很多理解,比如,你之所以这么问,其实你的心中已预置答案,只是需要对方的认同;再比如,这就是哲学上的因果循环,问题就是答案,答案就是问题。不过,今天我想说的是,问题即答案,它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现代东西方教育的交集——叩其两端与Grow模型。
叩其两端:
来自“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原文《论语.子罕篇》9.8 如下: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意思是,孔子说,我并不是全知全能,对于很多事情我其实不知道。
有粗鄙的人来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但我从他所提问题的首尾两头正反两面去发问,去探求,直到问题的终点或根源,即被我问到不能问了,他的答案也就出来了。我只是尽了我的力量去发问,(结果帮助了他,人们就觉得我什么都懂)。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孔子善于发问,他主张通过发问的方式,让对方去思考、去理清自已的现状和思路。在教育学生时,更是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不到思考的一定阶段,连发问都“省着点”。
如《论语.述而篇》中记载,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如果没有认真的思考过问题,没有那种憋在心里边说不出来的痛苦和挣扎,就不要着急的去启开他的思路。这是让学生内在生出动力来,他才给点破。
这类似于我们现代的东西方普遍倡导和应用的教练式辅导模式——
GROW模型
GROW模型来自(英)约翰·惠特默的《高绩效教练》一书。G是goal目标,R是reality现状,O是options,选择和机会,will是打算怎么做。
教练只需要针对G、R、O、W设置一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模型,去启发提问真正做这件事情的人,帮助对方认清现状、理清思路、让答案自然呈现。
作为教练,教练对被辅导者的专业不了解反而效果可能更好,因为这样就比较少去掺杂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因而不会限制对方的思维。教练是coaching,不是leading。
所以,问题即答案,孔子的“叩其两端而竭焉”与被普通应用的教练式教育GROW模型都是如此,通过启发式提问,帮助对方冷静地梳理现状、分析问题、确认目标、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最后得到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即,获得自已需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