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是大敌

都说三四年级是分水岭。一二年级学的好好的孩子突然学不好了。为什么呢?

有人说,一二年级有幼儿园超前学习的储备。三四年级用完了。

有人说,知识含量增加了,孩子们的思维跟不上了。

这些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根本。根本是孩子们没听懂,又不积极问老师。把问题背回了家。如果家长没有让孩子复述的习惯,那么,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只能越来越多。

积重难返的表现一一就是学不好了。

之所以这么讲,源于昨天发生的事。

昨天周五。因为跳绳,这孩子约了同班同学一块玩。运动半个小时后,回我家做作业。

两人各坐各的位置,开始做数学作业。

我也是习惯使然。在检查这孩子的奥数作业本时,问他:你这个算式咋来的?他看看,抄老师的,不很清楚。

我走到同学的桌前,问了同样的问题。回答依然是不明白。

我说,不明白也不问老师呀?老师怎么讲的,来,你俩讲一遍。

俩人坐在白板前,面面相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问的紧了,这孩子答,老师用的画线段图法,确实没听明白。

没听明白不问老师呀?

俩人都不说话。

这道题是个考孩子除法概念的题。我不知道老师是怎么解的。我用推导法把这个问题讲明白后,让他俩各自复讲了一遍。从复讲的过程看,俩人对这道题的解法明白了。

抓住机会,我让他俩重新复习了等式性质的有关知识。等式性质这孩子不陌生,三年级时就得到过丁博的启蒙。他的同学就不同了。学就有,不学就没有。小朋友的学习,不在天资,而在学没学。

老师是怎么解题的呢?

同学走后,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子里转。

既然是除法问题,就回到除法的原点,用除法的方法来研究。

两数相除,商3余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115。求被除数和除数。

本题中,当理顺被除数是除数的3倍关系,并且不能整除是什么意思时,求除数的算式:

(115-2-3-2)÷(3+1)=108÷4=27

是怎么来的,就一清二楚了。

接着昨天的讨论,我把老师的算式怎么来的教给了他。并发布在讲题群里。这样,他的同学也能看到了。

不求甚解是自己哄自己的愚蠢行为。在小朋友不懂事的岁月里,家长明察秋毫,查漏补缺,懈怠不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课前思考: 除法源于“平均分”,在表内除法中,孩子了解了除法的两种含义——“等分除”与“包含除”。 在日常生...
    大雁南飞阅读 20,291评论 1 8
  • 第四次田野教研于我而言有特别的意义,这一次教研我从一个看课身份转变成了一个上课身份,感受果然不同,听课永远看...
    liuxue_df3f阅读 3,777评论 0 1
  • 时间过得很快。快要到期中考试啦!今天让我写下数学日记吧! 前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对称轴和平移,倍数与因数。 ...
    刘婧_阅读 6,850评论 13 17
  • 寒假第三天,坐在家里细细回顾我的数学从教路,我的数学叙事应该从2016年的7月开始。 写在叙事之前 教书十余载,一...
    许00阅读 5,971评论 2 10
  • 天地任我逍遥 岁月沉默,夕阳赖着不走,挂在墙头舍不得我。 秋风漂泊,昔日伊人远去,往事随潮声向东流。 命运幽默,到...
    余人未归阅读 3,222评论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