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周易程氏传·观传》伊川先生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传曰:“君子居上,为天下之表仪,必极其庄敬”。如始盥之初,勿使诚意少散。如既荐之后,则天下莫不尽其孚诚,颙然瞻仰之矣。
风地观,巽上坤下,风行地上,教化流行之象。
卦辞曰:“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彖辞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孔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马融:“王道可观,在于祭祀。祭祀之盛,莫过初盥降神。”
观,不是简单地看,更多的是探究、审察的意思,比如佛家所谓的内观、观自在。很多人把孔子的话译成“祭祀后面的部分,我不愿再看下去了”,这是完全错误的,孔子讲的并不是某次具体的谛礼,而是讲谛礼的一般流程。
盥和荐,是祭祀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盥,将祭而洁手也。这与祭祀前的沐浴更衣,斋戒三日是一个道理,这些都只是一个象征,沐浴洁身、盥洗洁手,实际是洗心洁心,也就是诚意。荐,进献酒食祭品。盥,属于请神环节;荐,属于供神环节。
一般认为,在祭祀仪式上,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会非常严肃恭敬,但随着各种繁文缛节的推进,人心就会渐渐松懈。如果连开始的时候,都不能诚意满满,那么后面就更不堪了。所以圣人特别重视最初的盥的环节。
颙,仰望,表示严肃敬重。若,顺也。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洁手环节之际,荐礼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诚信、庄重和恭顺。
观卦卦辞说:“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伊川先生解读认为,君王高高在上,要为天下人做行为的表率,所以必须极其庄重和恭敬。就像进行洗手准备启动祭祀的时候,人们充满诚敬之心,不敢有丝毫的马虎。那么即使进献完贡品,祭祀结束以后,天下人没有不竭尽其诚意,依然庄敬地瞻仰上天的。
总之,观卦的内涵在于,君王教化天下,首先必须自身要诚意正心。六二爻和九五爻相应,且都当位而居中,强调的就是中正之道,上行而下效,这才是真正的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