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独生子女政策对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5
在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时代里,又是造就了一代什么样的人物呢?
是成群结队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姐、少爷,是成千上万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家中“小皇帝”、“小公主”。是一批批、一群群,生理和心理不同步发育的“巨婴”。
由于这群人在家中的地位特殊,所以,待遇自然也就更特殊了。再说,既然有了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谁又不想高高在上,不想养尊处优呢?现在的小姐、少爷、小皇帝、小公主们,个个都有这种条件,所以又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很多过去应该是老人们享受的待遇,现在反过来让孩子们成了小“爷爷”、小“奶奶”。
自古以来,都是小孩顺着大人的脾气,是大人引导孩子朝着某一个方向慢慢地成长。是大人去设计一个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而现在一切都颠倒过来了,一群群大人,顺着小孩的脾气围着转,小孩的每一句话都似皇帝的圣旨。大人们一个个诚惶诚恐,唯恐什么时候“龙颜大怒”……
孩子的心灵虽然纯净、天真,但是,他们也知道“享受”。享受随心所欲、发号施令的乐趣,享受着一群大人捧着、供着、围着自己转的优越感和满足感。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迟早是要长大的,迟早是要独立的,他们也不知道,到时候自己是一定要走上社会的,更不知道离开这个家以后,还会不会有人再捧着、供着、围着自己转?
都说保暖棚里培育出来的蔬菜、花儿,特别经不起太阳的照晒。那么从宠爱的襁褓里爬出来的孩子,能经得起没有父母和长辈们呵护的,现实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吗?
他们根本不知道社会(江湖)的复杂和险恶,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和坎坷。那些一直躲在“保暖棚”里的孩子,到时候,他们会被社会折磨得精疲力竭吗?他们会被残酷的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吗?
由于他们在家中的地位特殊,除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所带来的,优厚的物质供给外。还享有因“高贵”的身份等级(“小皇帝”或“贵族”)所拥有的各方面的“特供”。所以,加快了他们在生理上发育成长的速度。
然而,也是由于身份的提升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用力和用脑的机会。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等等必须自己亲力亲为的“工作”外。剩下的几乎都可以让父母或其他的长辈们来代劳。
当滋润他们生理上的营养已经过剩时,而促使他们在心理上成长所需的“营养”越来越贫乏。由于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心理上),导致了大部分孩子的精神“贫血”。同时,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怪病,那就是,形象上似“巨人”,心灵上如“侏儒”的,一群永远都长不大的怪孩子。
每个人的脾气和性格,虽然有父母基因,先天遗传的一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家庭、社会、时代和生活环境的因素。不同家庭的人,有各自家庭的“体貌”特征和共同脾气,不同时代的人,也有各自时代所拥有的烙印,和共同的“命运”、“性格”。
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热血青年离乡背井,满怀家仇国恨,奔赴前线。抛头颅、洒热血,最后把青春永远地留在了战场……
“上山下乡”的时候,成千上万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们,为了响应“党的号召”,离开了从小就和父母们窝在一起的繁华的大城市,去农村,去边疆那广袤的土地上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去那里劳动、生活,去那里“扎根”……
时代,就在你的不经意间,改变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命运。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多数人的大脑近乎“疯狂”,似乎那时的自己就根本不是自己。那个时代的人,每个人都好像被注射了兴奋剂,吸了毒品一样,每天都处于兴奋和疯狂的状态。每个人的头脑就像电脑一样,被安装了同一款软件,同一种程序。所以,大家好似成千上万台的“电脑”,发出了同一种声音,做出了同一种动作。狂热、单纯、轻信,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共性。否则,那不堪回首的年代也不可能有十来年的时间可以持续。
那个时代,有多少夫妻反目,多少朋友断交,多少父子成仇,多少冤魂死不瞑目?
那时的事,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谁也不会知道,谁也不会想到,那时的自己到底是酒喝多了,还是头发烧了……
说到底,独生子女时代的父母,都把孩子当祖宗供着,其实也不全是父母的责任;孩子以为自己真的成了“皇上”、“公主”,这更不是因为他们的错。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一朝令。不同的朝中就有不同的臣,不同的令下就有不同的老百姓。所以在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父母就成了现在这样的父母,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子女就成了现在这样的子女。
这就是时代的性格,这就是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背景,孕育出具有本时代特色的各种人物。所以既是时代造就了人物,又是人物改变了时代。不同时代的人,受不同时代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所影响。他们一方面,自己被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又为时代之所以成为当时这样的时代而推波助澜,他们在被这种时代所驱使的同时,又使时代的潮流变得更加汹涌澎湃……